2014年 • 队伍建设 • 十件大事

01.04.2015  09:19

1、激发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感,学校首次开展新教师入职宣誓活动

2014年12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结业典礼在逸夫第二会议室举行。陈雨露校长、王利明常务副校长、洪大用副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承办。

陈雨露校长在会上与2014年新入职的60多位新教师分享了自己对“如何能够做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感悟,并寄语全体新教师,希望大家以入职培训为伟大事业的起点,努力成长为职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民满意”好老师,不断培养出对国家忠诚、基本功扎实、工作态度认真的优秀人才。

陈雨露校长向每位新教师逐一颁发了岗前培训结业证书。新教师面对国旗郑重宣誓: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培育“国民表率、谁会栋梁”而不懈奋斗!

在国旗前庄严宣誓,首次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结业典礼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自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文件)以来,我校是第一个举行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的高校。简洁而隆重的宣誓仪式,激发了新入职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感。

2、管理权限进一步下移,学校试行对学院(系)教学整体考核

2014年,学校开始试行年度教学整体考核,每学年学校只对学院(系)应完成的教学工作总量进行考核,不再针对教师个人完成量进行考核。学校将核定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量打包给二级学院(系),允许其根据教师特点、特长和学科实际需要分配任务,学校在学院保证工作总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对学院进行整体考核,学院(系)可以在本单位应完成教学工作总量要求内自行制定政策,在保证满足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本单位教师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进行考核和合理调配。

以往学校年度教学考核需要考核到每一位教师,即按照教师岗位要求审核每一位教师教学工作量,忽视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学安排和考核管理的自主权。教学整体考核的实施,尊重了学院的学科差异性和教学安排的自主性,尊重了教师根据自身个性与专长弹性选择教学工作量的权利。

3、体现学术导向,强化教授治学,学校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组织工作规程

2014年4月10日,学校正式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组织工作规程》。《规程》共分五章四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学院教师评聘委员会分会、学院评审组、学部评议工作组、破格评议工作组、岗位聘用工作组和学校教师评聘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工作职责和议事程序以及各级评聘组织成员的任期等内容。《规程》最大的亮点是调整各级评聘组织成员构成,加大非行政职务的教师比例,进一步体现学术导向,重视广大教师的参与,更加明确回避制度和要求。

教师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是教师晋升最重要的激励杠杆之一,对教师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但一直以来学校各级评聘组织和程序并未有明确的规程。为了规范评聘组织和程序,贯彻“教授治学的理念”,体现学术导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人事处从2013年开始制订《规程》,分析、总结我校现有做法、经验与问题,多次征求学院、专家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规程》。

4、加强老中青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颁布实施《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退休管理办法

2014年5与13日,学校正式发布《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退休管理办法》。《办法》共分十七条,主要规定了适用范围,正常退休条件,教师和非教师延缓退休的条件,提前退休的条件,办理退休、提前办理退休和延缓退休的审批程序及其他相关事项。人事处在总结原有《中国人民大学关于教师退(离)休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执行经验和问题,了解兄弟院校做法和规定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教师、非教师队伍实际状况和建设需要,并结合学院和教代会意见,制定并发布了《办法》。《办法》通盘考虑学校老中青梯队建设和新老交替,统一退休标准、明确退休程序。

5、实施外籍教师“本土化”培养,举办首期外籍教师汉语交流能力培训班

2014年10月至12月,考虑到我校教师队伍构成的国际化以及外籍教师引进规模的扩大,为帮助外籍教师提高汉语交流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设第1期外籍教师汉语交流能力培训班。培训班受到了外籍教师的热烈欢迎,来自6个单位的26名外籍教师报名参加此次培训,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和教授也参加了本次培训。

6、坚持师德为上,组织系列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如:2014年新教师岗前培训中,靳诺书记、刘向兵副校长、洪大用副校长等校领导先后围绕教师使命、校史校情、大学治理做主题报告;设置教师素养提升专题培训模块,通过“优秀教师经验谈”、“反思教师的专业化角色”等讲座及研讨会引导新教师树立敬业爱生的教育观。

积极开发组织系列培训项目,促进教师全面提高综合素养。组织了第23期、24期师资英语培训班、第1期教育学与心理学培训班、第1,2期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班、第1期中外名曲鉴赏培训班、第1期媒体素养培训班等培训活动。

7、创新用人管理模式,探索编外人员聘用预算管理。学校以信息技术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试点单位,实行编外聘用制人员经费包干的管理模式。试点单位在规范合法用工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自主性,鼓励灵活多样的用人形式,逐步探索编外用工由编制管理向预算管理模式的转变。

8、“使用”与“培养”并重,将干部放在多种岗位和不同环境中全面锻炼。继续实施管理干部岗位交流项目。2014年完成了学校第一批管理干部岗位交流总结并对第一批8名交流干部进行持续追踪管理;同时实施了第二批交流工作,共设置28个交流岗位,共有多名干部申报交流岗位并交流到相应岗位。探索实施新入职人员锻炼项目。学校通过了新入职人员锻炼项目,旨在建立以基层为导向的专职干部选留、培养和管理机制。根据该项目要求,机关部处一般不再直接选留应届毕业生,出现岗位空缺时从基层单位选调。

9、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逐步构建党政教辅人员培训开发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将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和党政教辅人员个人成长需求相结合,努力构建以业务培训为中心的党政教辅人员培训体系。2014年人事处组织了共组织校内教职工培训项目12个(共14期次),其中新增项目7个,累计组织培训学时达603个,累计参训教职工达920人次。党政教辅人员的培训包括四类:一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了第1期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班、第1、2期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班、第1期外籍专家接待英语专题培训班;第11、12期管理干部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培训班;二是提高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组织了第1期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班、2014年人事干部岗位培训、2014年新入职党政教辅人员岗前培训;三是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类培训,组织了第1期教职工人文素养提升培训班、第1期教职工媒体素养培训班等。

10、举办首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培训班

2014年10月22日,由研究生院、人事处和中国社会科学案例中心主办,商学院承办的首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培训班开班。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提高专业学位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学位学生综合素质是当前我校专业学位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次培训共分三次课程,包括毛基业教授的《案例教学、案例开发与教师的职业生涯》,赵晶副教授、李尔成副教授讲授《哈佛案例教学方法与技巧》,李蛟博士讲授《毅伟案例写作的要求和技巧》等内容。各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授课教师代表等60余人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