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4年三公经费8.2亿元创五年最低

24.07.2015  11:22

  7月23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2014年市级决算草案报告和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去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8.2亿元,比预算下降16.1%,为本市自2010年公布“三公经费”以来五年内最低。

  市财政局局长李颖津说,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均为3303.2亿元,决算实际分别增加15.2亿元,收支相抵实现资金平衡。但市级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51.7亿元,比2013年增加7.2亿元,主要是因为取暖费等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以及新增加了市食药监局、市检三分院、市三中院等部门导致行政经费增加。

  而备受关注的2014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中,公务接待费下降最多,为0.3亿元,比预算下降58.5%。此外,去年市级行政经费增长7.2亿元、社保金超收41.1亿元。

   “三公”均“瘦身”10%以上

  2014年市级决算草案显示,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303.2亿元,总支出3303.2亿元。其中,三公经费8.2亿元,因公出国(境)费用1.2亿元(比预算下降24.1%)、公务接待费0.3亿元(比预算下降58.5%)、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7亿元(比预算下降10.1%),均比上年减少10%以上。记者注意到,这一数字创五年来“三公经费”的最低值。

  据介绍,本市在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上非常严格。年初预算编制时严格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强化公务用车分类管理,暂停市级部门一般公务用车更新购置。调整公务接待费定额标准,将公务接待费提取比例由原来的2%调整为1.5%。同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明确年度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追加。

   社保基金预算首亮相

  2014年,本市首次实现公共财政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四项预算全部提交市人代会审查、批准,社保基金预算首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据了解,社保基金包括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基金。

  决算报告草案披露,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168.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3%;结转收入2075.6亿元。收入合计4243.7亿;在支出方面,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606.8亿元,完成预算的97.2%;结转下年使用2636.9亿元。支出合计4243.7亿元。

  李颖津表示,与向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报告的预算预计执行数相比,2014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增加41.1亿元,支出减少4.3亿元,主要是中央审定的决算数与市人力社保部门初步预计数之间存在差异。

   公开部门数量创新高

  此次2014年度市级部门决算公开工作有了新进展: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2014年决算的市级部门,由上年90家增至121家,增加了31家,增加的数量为历年最多。

  按照预算法和预算监督条例的要求,市财政局将在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报告之日起20天之内,批复各个部门的决算。与此同时,这121个部门除涉密的以外,也将在接到财政局批复部门决算之后20个工作日内,在各自的网站上公开本部门的部门决算和部门“三公”经费决算的情况。预计在8月中旬左右,121个市级部门将集中公布各自的部门决算以及“三公经费”情况。

  李颖津透露,下一步本市将推进绩效透明法治财政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政策、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政府债务、政府采购情况公开,并逐步将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予以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