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的2017
今天1月10日,是“110”宣传日。从1996年北京市“110”报警服务台开通到现在已有22年。如今,“122”作为“110”报警服务台重要的组成部分,2017年不断地发展壮大。
前两天,家住东城幸福大街附近的李先生,早上刚要出门,发现自己的车又被人家给堵住了,这次李先生没有在小区里大喊车主挪车或打122让警察处理,而是赶紧拨打了114挪车服务平台,报了对方的车牌号,服务人员很快为他转接了车主。3分钟后,车主将车辆挪走了,李先生也顺利出门了。
北京交警114挪车服务台,是122交通报警服务台改革服务群众模式的创新之举,也是北京交管部门最新打造的服务群众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2017年122交通报警服务台以加大科技信息化建设为指引,在122接处警、交通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基于挪车类服务警情在122报警电话中有较高比重,北京交管部门与社会企业合作,研发搭建北京交警114挪车系统平台,并于2017年9月20日起开始内部测试。据114统计,试运行以来,挪车电话平均在线等待时间约为6秒,全业务流程仅需96秒,有效缩短了群众电话排队等候时间,挪车效率和成功率上升明显。
通过科学整合各类非紧急警情,北京交管部门有更多的警力、时间来处理紧急警情,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及时高效的服务。2017年2月17日16时14分许,122报警台接群众潘先生来电,称自己11个月大的孩子因重感冒而昏迷,请求警车带道。122接警员迅速按照紧急救助类警情接警,询问位置、行驶方向、前往的医院,并将有关情况通知至北京交管局勤务指挥中心,先后三次对报警人进行跟踪回访,与东城、西城、朝阳交通支队沟通协调,及时将潘先生患病孩子送到医院。据统计,2017年122交通报警服务台共接紧急求助类警情2564起,其中:紧急就医类求助2466起、考试类求助98起。
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122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坚持以互联网+、社会合作、实战需求三种理念为指导,强化科技引领,搭建新一代智能交通指挥应用系统。
第一、搭建智能警情监测平台。
与有关高等院校、社会高科技企业进行合作,依托互联网,搭建智能警情监测平台,通过科学设定研判模块,可每2分钟对全市所有道路的运行情况进行计算评估,自动对异常拥堵道路进行预警提示,实现“让拥堵的道路自己说话”,助力提升三级勤务指挥系统警情发现能力和指挥调度能力。
第二、开发交通指挥指数。
会同有关高等院校、社会高科技企业,以事故、拥堵(高德数据)、违法三种数据为构成,通过优化算法模型,开发出交通指挥指数,为交管部门基层支大队等级化上勤提供客观指导依据,实现勤务等级启动更科学,警力上勤、指挥疏导更规范、更有效。
第三、深化移动警务终端应用。
以新型移动智能警务变革为依托,结合勤务指挥工作实际,强化移动警务终端视频回传功能实战应用,明确视频回传功能应用情形、程序和操作标准,通过点对点、人对人的视频连线,牵动一线民警与指挥调度部门实时互联互通,及时掌握路面现场情况,为各项勤务制度和指挥调度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第四、研发上线“掌上122”
采取“科技创新+社会合作”的方式,于2017年5月24日研发上线122互联网接处警平台(简称“掌上122”),并于2017年7月3日起在全市范围内运行三级处警工作模式。掌上122涉及拥堵报警、业务咨询、情况反映等七大功能,基本涵盖122全部非紧急业务。截至2017年年底,互联网三级接处警工作整体运行平稳,累计处理各类互联网警情近37万次,其中:拥堵报警1万余次、情况反映7万余次、业务咨询11万余次,群众对“掌上122”的认可度、使用率在逐步提高。
此外,为全方位、立体化发布动态交通路况信息,服务交通参与者日常出行,122交通指挥调度中心充分整合资源,提升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的精细度、丰富性、指向性和服务性。
一是 搭建勤务信息发布一体化运作平台。以交通信息发布中心为实战载体,充分整合现有媒体渠道资源,建立由新闻宣传、指挥调度等部门及互联网公司组成的交通勤务信息发布一体化运作团队,形成系统、联动、高效、立体交通诱导宣传工作体系。 二是 开展交通信息预测预报工作。广泛收集可预知的影响道路交通的各类情况,全面掌握交通可变因素;精准信息分析研判,对未来交通变化进行评估,实现交通信息“预测-预警-预报”无缝对接。 三是 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速交通广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深化并完善应急播报机制,采取早晚高峰警官直播、突发情况即时插播、高峰时段重点预报等形式,强化动态信息发布。2017年,共计发布各类交通信息160万余条(次),民警直播连线6100余次。(张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