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胡远安副教授以第一作者日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Alternative Energy and Trans-provincial Imported Electricity in China”的论文,首次量化评价了我国新能源电力和跨省输电对火电的替代效率。
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来解决化石燃料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由于紧迫的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胡远安副教授及其所在科研团队根据我国过去二十年间的电力与经济发展数据,对新能源电力和跨省输电对全国30个省份内火电的替代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整体替代火电效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水电对火力发电具有良好的替代效果,其替代效率与规模效应有关;非水电新能源电力目前尚缺乏显著的替代效果,预计随其发展规模的增加,替代效果将得到改善。总体而言,跨省输电对省内火电的替代效率较低,建议发展新能源应注重本地资源的利用。此外,发展新能源应辅以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碳排放税等)来减少供给增加所带来的消费反弹。
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和利用的现状,对于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与新能源发展政策制订具有一定的意义。
新闻链接:
《Nature Communications》(ISSN: 2041-1723)创刊于2010年,是由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的多学科综合性期刊。Thomson Reuters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2016)显示,该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