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释放潜能谋求森工嬗变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立足生态保护探索改革发展进行时
万顷林海扬碧波,叠翠山峦织兴旺。
此刻,在我国版图的东北方,纵贯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被誉为北方五大水系、北大荒万顷良田、千百万龙江人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和“我国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黑龙江森工林区,1008.9万公顷施业区内,一场立足生态保护、探索改革发展、切实改善民生的深层次生态文明建设,正在铿锵进行。
严守红线多措并举做好生态资源保护
2014年4月1日,我省森工林区作为试点单位,全面停止了木材商业性采伐。停伐的红线坚决不能碰!森工给自己定下了死杠杠——全面停采、停伐、停运输,彻底封山、封设备,确保零采伐、零运输、零木材商业性活动。
省森工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敬先告诉记者:立足生态保护,保护好我国重要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是黑龙江森工一切事业的前提。要想守住这条“红线”,就得让各项资源管护行动“落地生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1.5亿亩,森林保有量1.3亿亩,蓄积量9.5亿立方米;湿地面积不少于1335万亩;现有植被得到全面保护,免遭破坏;24个自然保护区和4个国家湿地公园物种严禁开发利用,83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继续巩固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成果;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严格管理国家级公益林地;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体系;调整理顺现有机制,组建资源政务服务中心、举报中心、信息中心,实现阳光、高效、一站式的服务。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年活动方案》《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2015—2017年森林资源核查方案》《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资源有偿使用指导意见》《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多资源调查工作方案》《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多资源调查技术细则》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完善了保护森林资源“十不准”“六个严禁”等50多项森林资源监管制度,《资源局政务工作规则》等30多项管理制度陆续出台。
用监督问责,森工总局持续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工作,严格监管林地权属、林地用途,积极推行林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依法维护森林经营单位合法权益,统筹兼顾林区职工群众的整体利益,严禁垄断承包或转包自然资源使用权。目前,森林面积已增加到858.1万公顷、森林覆被率提高到了85.1%、森林总蓄积增加到8.9亿立方米、公顷蓄积提高到了101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和公顷蓄积“四增长”。从9月1日开始,又一场“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我省森工林区展开,并将持续到11月底。
践行改革多种形式探索体制机制之变
林区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自上而下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确保改革深入的关键。8月11日,省森工总局党委书记李坤主持召开了森工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把握中央精神,积极推进试点单位改革,通过试点来探索改革路径。8月26日,第五次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再次强调:发扬精细严实的工作态度和夙夜在公的干事精神,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森工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至此,森工林区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周密严谨的态度、紧锣密鼓的节奏、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014年3月28日,清河林业局被省森工总局确定为将森林资源管理、林区社会行政管理两项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两分离”的试点单位;2014年10月15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决定在我省森工林区的沾河、方正林业局以及亚布力旅游度假区开展设立管委会试点,并赋予特殊建制县财税职能,被称作“2+1模式”;作为森工三江林区23个林业局现有管理模式代表的柴河林业局,在探索行政管理与企业运行分开之际,积极履行好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力争实现企强民富。
去年,方正林管会完成了财政预算收入计划的201%;今年,截至7月31日,已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入计划的58.7%。财税职能和财税改革的顺利推进,使林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造血”功能逐渐增强。清河林业局探索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在明确国有林区管理局、经营所(管护站)两级机构,履行县、乡两级政府社会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调减党群行政机构14个,推进政事、事企分离;把营林验收从营林生产部门分离,实现资源管理、利用分开。柴河林业局初步形成了国有林管理局、国有林经营所两级行政管理构架和国有林区经营公司的企业构架,目前正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与企业运行在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费用、核算的“六分开”。
各试点单位还创新森林资源管护监管机制,做好生态保护大文章。方正国有林区管委会成立重点国有林管理局,职责就是森林资源管理;柴河林业局成立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管机构,21个林场每场派驻森林资源监督员1人;清河林业局在分户管护基础上,设立森林资源管护站,组建专业管护队,共设立7个森林资源管护中队、8个森林资源管护站,707人的管护队伍,负责14.29万公顷森林保护,形成了统分结合的全新管护模式。
生态旅游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我省森工林区按照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继续探索接续产业发展。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话让森工人为之振奋,依托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等自然优势打出“资源牌”“生态牌”,亚布力、凤凰山、柴河九寨、雪乡、雪谷、平山等知名、热门旅游景区,让森工旅游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夏,随着大熊猫入驻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全省首家山地游乐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开门迎客、方正罗勒密景区启幕、亚布力虎峰岭正式开园、绥棱林业局发现166公顷奇石景区的“原始部落”……森工用行动和成绩,述说着自己的努力与变革。
“亚布力速度”,把亚布力由单一的滑雪旅游贴上了新标签:水上乐园、山地游乐园、大熊猫馆,避暑度假、赏春花看秋叶,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基本实现了四季旅游。今夏,亚布力雪山水世界景区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到2万人次,周末、节假日宾馆一床难求。上半年,旅游综合收入7729.5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49.6%;实现税收115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加31.7%。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不断“兴旺”的同时,他们还通过实施点线面结合,景区、园区、城区结合,建立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旅游经济带,统一规划、整合管理、捆绑经营、规模发展,根据不同游客、不同季节、不同消费层次,打造组合式、多样化的旅游精品,形成资源丰富、文化交融、冬夏结合、特色互补有机配合,杜绝单打独斗、内部竞争、互相效仿、产品单一、无序建设、粗放管理,粗糙服务的局面。
在一个泛亚布力概念在森工林区逐渐形成之时,他们还突出“避暑胜地、畅爽亚布力”“冰雪之冠、滑雪圣地”主题,以亚布力为核心,叫响哈尔滨-亚布力度假区-中国雪乡冬季白金旅游精品线、哈尔滨-亚布力度假区-镜泊湖-威虎山夏季生态旅游精品线,坚持组团营销,互动推介,唱响亚布力区域,聚焦森工区域,引领全省旅游。
亚布力只是森工旅游的一个亮点,总览森工林区,目前开发建设了24处国家森林公园、18处省级森林公园,拥有国家2A级以上景区49处。“十二五”时期,森工累计接待游客3795万人次,旅游业总产值及收入突破200亿元。
不卖木头卖风景,龙江森工人在习总书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思想的指导下,向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要效益,变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为金山银山,推动森工林区发展。
林下经济多元发展引百姓走上富裕路
“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区,实现体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这是国有林区发展的最终目标。
为了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发展命题,森工大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用多元发展引领百姓走上富裕路。采蘑菇、山野菜,收浆果、木耳,摘葡萄、坚果,挖人参……从春到秋,“山里人”一直都很忙,他们忙着在林上、林中、林下、林缘的立体模式中发展林下经济,忙着打造林粮、林畜、林禽、林蜂、林蛙、林渔、林菌、林果、林药等产业“基地+龙头+市场”的发展格局。
人参与平欧大榛子“套种”;蜂蜜养殖与白瓜种植“配对”;沙棘树种到农田旁;大棚吊袋木耳逐步“替代”地栽木耳,提高精品耳出品率……森工人在“原字号”频出“创意”的同时,坚持市场化导向、产业化牵动、供给侧发力,推动林下经济结构性、战略性、系统性调整,延伸产业链,深度开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总量为目标,跨区域进行产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团化运营,拉动职工群众通过林下经济致富。据统计,去年森工粮食产量累计124.5亿斤,药材产量累计13.1万吨,黑木耳产量累计33.1万吨,采集山野菜累计21万吨,养殖大牲畜累计761万头,养禽累计7742.6万只,各类基地1336个,从业人员44万人,人均收入近两万元。总书记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也让目前拥有800万亩多种经营用地、在“绿色”上天赋秉异的森工人,更明确了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战略转变、加快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转变、加快生产型向生产营销型转变。
作为龙江森工绿色食品“王牌”的黑森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也不断努力提升“黑森”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今年第27届哈洽会期间,黑森绿色食品公司在全力做好展会销售的同时,还通过黑森绿色食品全城联动、千余种产品9折大促,更有20元代金券免费送、扫码加关注送好礼、微信集赞送好礼“热炒”品牌。同时他们还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打造品牌旗舰店,拓展网络销售的渠道,计划下一步重点推进黑森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工作,为公司上市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完善“黑森”品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和标准化技术推广三大体系建设,加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黑森”系列产品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
下一步,森工将进一步做强黑森集团,布局好产业、承载好就业,让丢下斧头锯的森工人,发挥好“原字号”资源优势,做好“新字号”的培育,抓好“头尾”结合,让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民富企强。(记者 赵辉 马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