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奋力谱写森林防火新篇章

04.05.2017  11:34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黑龙江大兴安岭奋力谱写森林防火新篇章
   中国绿色时报5月4日报道(记者 苏春雨)  1987年,黑龙江大兴安岭发生了“5·6”特大森林火灾。大火警示我们,保护生态,防火为先,抓好森林防火不仅是工作职责,也是政治任务,更是历史使命。
  30年来,大兴安岭人用智慧和汗水,守护了8万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使森林资源逐步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修复,森林防火工作无论是林火预防、精准扑救还是后勤保障、依法治火都有了质的飞跃,迈向了科学发展的新高度。
   加强基础建设,保障水平获新提升
  我们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防灭火设施和设备建设。购置了新型运兵车、野炊车、履带式森林消防车等装备,建设了停机坪、蓄水池、瞭望塔等设施,更新了电源车、油槽车等航站地面保障设备,维修了防火公路、桥涵等路桥设施,大幅提高了防扑火装备水平和基础设施质量。目前,全区有森林防火瞭望塔326座、检查站145处、永久性机降点63处、直升飞机加油站3处、直升机吊桶取水池116处、航空护林机场3处、移动航站1个,有各类防火专用车辆2221混合台、森林防火通讯设备3095台(套)、扑火机具18,798件(套),设立省级、地级防火物资储备库各2个、县级防火物资储备库11个。同时,强化了信息指挥、预警监测、电子沙盘、火险因子动态管理、数字通讯、林火远程视频智能监控等系统建设,建立了多普勒气象雷达、人工增雨、雷电监测及雷击火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储存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保障集约化和作业机械化。
   层层落实责任,管理机制有新举措
  我们积极谋求新的工作手段,自上而下强化了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坚持“四长”负责制,实行地、县、乡“三级包片”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全面负责森林防火工作,各级分管领导负责研究和落实各项防扑火任务,各级包片领导负责检查责任区各项森林防火工作,排查隐患,督促整改,形成了党政同责、分级管理、同奖同罚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全员责任。根据全区森林火险等级、气候条件及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将森林防火区划分成地块,每个地块落实一名管护员,对该地块森林防火负全责。相连责任区管护员组成巡护队,携带扑火工具开展巡护,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报告,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置。三是强化责任追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意见》《森林防火行政问责实施细则》和《森林防火领域重点行政问责的“六项规定”》等规章制度,改变以往火灾后追究责任的做法,将责任追究关口前移,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即使未发生火灾也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四是强化联防协作。制定了《森林防火联防协作规定》,全面实施战区、军地、协作单位和林农4个联防。与黑河市、内蒙古大兴安岭每年都召开森林防火联防工作会议,签订区域联防协议,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与森林部队建立“联指、联防、联训、联战、联保”的“五联”机制,形成同防同扑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整体工作效能。五是强化目标考核。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各县区局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设定林地过火率全年累计超过1‰、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群死群伤和烧毁城镇、林场、村屯及重要设施事故三项否决指标,各县区局有一项突破指标即“一票否决”,取消其全年经济指标奖。
   宣传管理互促,群防群治成新常态
  我们一直致力于营造防火宣传氛围,细化火源管理措施,实现森林防火宣传和管理工作常态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专题宣传,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编写“三字歌”、悬挂标语和彩旗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使森林防火重要性和安全用火常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将每年5月份确定为森林防火宣传月,通过举行万人防火游行、万人签名反思和设立防火宣传一条街等方式,集中开展“5·6”反思活动。坚持宣传全覆盖,深入林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宣传,警示教育群众。将森林防火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在漠河县建设了“5·6”火灾纪念馆,在十八站林业局富拉罕火烧迹地建设了火灾警示教育基地。二是加强安全保障建设。为确保城乡防火安全,要求各县区局充分利用现有农田、河流、公路,在乡镇、林场和重要设施周围,因地制宜开设50至300米宽的隔离带,形成了闭合式的防火阻隔系统。三是从严管理野外火源。对重点部位和人群实行四级监控管理,由林场、乡镇长管辖区,管护员管责任区,家庭户主管家庭成员,监护人管智障和未成年人,并逐级签订责任状。对入山作业人员先进行防火知识培训,再履行相关手续,并指定其为森林防火义务宣管员,承担作业区内防火宣传、巡护、报火和扑火任务,使其由被管理对象变为林火预防员。严格实行野外作业“一盒火”和跟班作业制度,与“一盒火”持有人签订责任状,尽可能将火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跟班作业,对野外作业火源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形成了检查站、外站和跟班作业人员把点、巡护队把线、“三清”队把面的火源管理模式。四是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各级公安森保部门提前介入森林防火,无论站卡检查、机动巡查,还是入山清查、火场督查,都配备警力协同工作,一旦发生火灾,迅速查明火因,全力缉拿肇事者。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掌握人为火案第一手材料,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综合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准确及时
  综合采取各种手段,严密监测火情,确保有火早发现、早处置。一是建立预警响应机制。建设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13个、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51个,对森林火险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监测。与气象部门联合发布中短期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及时发布森林火险信息和高火险警报。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分别在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网站和网络办公管理系统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根据预警信号,进入相应等级的森林防火战备状态。二是建立扑救队伍体系。全区现有扑火兵力22,870人,其中森林部队1640人、专业森林消防队6345人、半专业森林消防队5600人、后备森林消防队9200人、武警消防部队85人,专群配比科学,具有较强的扑火作战能力。三是建立火情监测网络。依托防火瞭望塔、远山区机动巡逻队、沿江快艇、飞机和卫星,打造了水、陆、空、天“四位一体”全天候、立体式的监测网络,林火综合监测率100%。建立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精准测算雷电发生时间、方位和强度,为及时发现雷击火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信息保障,林火通讯现代高效
  高度重视通讯工作,更新防火通讯器材,引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建成以防火有线、无线通讯和3S技术等为基础的防火通讯网络,实现防火通讯无盲区。一是防火通讯系统保障有力。构建了由程控电话、视频网络组成的有线通信网络和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移动电话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防火通信网。二是地理信息和GPS定位跟踪系统全面应用。2005年以来,先后更新了地理信息系统,新建了GPS定位跟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输入我区1:5万、1:25万电子地形图和1:5万林相图、各类森林防火信息,全部数据矢量化。发生山火时,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经纬度或瞭望塔快速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准确标定起火位置,快速绘制火场态势图,为指挥员提供火场信息,并可通过服务器实现地区指挥部和基层指挥部间数据共享。三是应急通讯能力不断提高。为充分发挥现有设备工作效能,建立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森林防火通信体系,先后出台《大兴安岭地区通讯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大兴安岭地区火场通信预案》和《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通讯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森林防火通信工作,提高了防火应急通讯能力。
   坚持科学用兵,林火处置能力提升
  坚持科学扑救、精准扑救,不断提升森林火灾处置能力。一是划分扑火战区。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制定了《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根据地域、气象情况及火险等级,将全区划分为“四大战区”,每个战区由副地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战区指挥部,形成了一般森林火灾由本辖区主要领导指挥扑救、重大森林火灾由战区包片领导指挥扑救、特大森林火灾由地区主要领导指挥扑救的林火指挥扑救体系。二是实施精准扑火。组建了17支670人的快速扑火突击队,发生火情,利用飞机在最短时间内将突击队运送到火场,实施精准扑救,快速、果断、有效处置火情。三是落实避险措施。对扑救难度大的地下火和树冠火,利用自然水源和蓄水池,动用专业森林消防车、灭火水泵、直升飞机和化灭机群,实施吊桶洒水、机群洒液等灭火作业,配合地面队伍协同作战。对可能危及居民的山火,及时启动《紧急避险疏散预案》,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采取“城森联防”办法,调集城镇消防车、推土机,严防山火进城。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发生山火时,在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森林部队、地区消防部队、专业扑火队充分发挥联合作战优势,齐心协力扑救森林火灾。地区消防部队作为生力军,重点保护村屯安全,真正做到家火山火一起防,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做到“五个及时”。针对我区近年来高温、干旱、雷暴活动频繁等极端异常天气频发,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的实际,提出了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扑灭、及时查处的要求,实践证明“五个及时”极大地提高了林火扑救效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兴安岭林区将继续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站在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度,恪守“守护生态安全,保卫绿色家园”信念,将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以严细精实的工作态度,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谱写森林防火新篇章。(作者系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