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村办培训班农民挤满堂
太阳下山了,大兴区黄村镇高家铺村大会议室里亮起了灯光,吃过晚饭的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这里,参加由北京供销学校老师主讲的茶艺讲座。“这个村的茶艺讲座只是黄村镇实施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村镇新农办主任李跃说,截至6月底,全镇参加素质提升培训的农民超过8000人次。据悉,启动素质提升培训工程以来,该镇每年有千余名农民实现了就业或创业。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黄村镇20多个村相继拆迁,当上楼村民试探着挪动脚步迈向都市生活时,发现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生产方式等方面,有好多不太适应的地方。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满足农民需求,自2011年起,黄村镇实施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聘请农业大学等院校教授,围绕转变生活观念和方式、科学理财与消费、树立正确劳动就业观等对农民进行培训,除劳动就业技能外,还开办了摄影、插花、茶文化知识等讲座。他们还设专人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统一考勤、测评。
高家铺村茶艺讲座课堂上,授课老师问:“泡绿茶、花茶水温多少合适?”有村民回答:“活了大半辈子,还真没整明白,反正水得开得哗哗响。”见大家回答问题有难度,老师现场给出答案:“泡绿茶水温75摄氏度至85摄氏度,泡花茶水温90摄氏度,超过或低于这一温度,会影响茶的营养价值和饮茶的口感。”
讲座间歇时,73岁的村民孙淑兰与笔者聊了起来。她说:“如今大伙儿特别重视保健,吸烟、喝大酒的少了,饮茶的多了,听了课我才知道,这茶里还有这么多讲究。老师讲了20天茶艺,晚上听讲的人常常挤满屋。”村民王玉玲对茶艺讲座方式大加赞赏:“不光坐台下听,还要轮流上台操作、演示,大伙儿参与热情可高了。”
“通过培训和学习,农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了生活质量。”黄村镇政府负责人列举了不少农民成功就业创业的事例。太福庄村43岁的农民果景新此前没工作,父母又有病,孩子上学。果景新参加了烹饪培训班,有了一技之长后,他与兄弟集资开办了一家小吃店,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杨先慧 田端)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