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概况与防控建议

29.01.2015  17:38

  2015年1月22日,市疾控中心接到东城区疾控中心报告,该区朝阳门街道的某大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疫情。截至2015年1月26日共报告麻疹病例23例。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为防止麻疹疫情的传播,该大厦现已完成麻疹疫苗应急接种3462人。目前,该起疫情尚无新增病例报告。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在冬春季呈季节性高发,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当前的麻疹疫情仍在可控范围,请广大市民朋友不必恐慌。

   全市麻疹疫情概况

  进入2015年以来,北京市麻疹发病数量逐渐上升,截至2015年1月28日,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比2014年同期上升230.2%(43例)。报告病例中成人与儿童病例各占一半,15岁及以上成人占59.1%(84例),8月龄以下婴儿占26.1%(37例),8月-14岁儿童占14.8%(21例)。监测数据还显示,外省来京就诊的麻疹病例共63例,83.1%为儿童。

  1月份全市报告麻疹暴发疫情(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暴发标准为10天内同一单位发生2例)共4起,其中2起为2例病例,1起为8例,1起为23例。

  麻疹是国家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在疫苗使用前,几乎每个儿童在5岁前都要发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以来,随着接种率的不断提高,麻疹流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近年来北京市的麻疹发病总体控制在较低水平,呈现出每4-5年出现一个流行的相对高峰年,如2005年和2010年均高于其他年份的发病水平。从北京市疾控中心历年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麻疹的流行特征是每年从1月开始发病人数渐上升,4月-5月达到发病的季节性高峰。因此,北京麻疹发病还会上升,不排除继续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

   北京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麻疹疫情

  疫情发生后,市、区两级卫生计生部门和疾控机构立即组织开展防控工作。一是要求所有病例和发热伴出疹人员隔离治疗,发热员工居家观察并及时就医,单位安排专人每日追踪病情发展情况。二是要求单位在疫情期间设专人开展缺勤人员的追踪、汇总和上报,发现类似症状者要立即上报区疾控中心,并及时就医。三是由区疾控中心现场进行消毒指导,疫情单位设专人每日对室内及公共环境进行消毒和湿式扫除,加强开窗通风。四是要求涉及到的相关单位配合尽快完成疫苗应急接种工作,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都要接种疫苗;疫情结束前取消集体活动或会议;疫情期间新入职人员需接种疫苗后再上岗。五是提供麻疹预防相关材料,利用各单位的内部网站、官方微博等渠道开展麻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相信通过综合施策,不会发生大范围爆发流行。

   麻疹病情介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更容易实现传播。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口、鼻、咽、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和眼结膜分泌物中,通过空气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病人从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如果病人并发肺炎等合并症,隔离期还需要延长至出现皮疹后的14天。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普遍对麻疹易感。

  感染麻疹病毒后的潜伏期较长,平均14天,最短7天,最长21天。主要症状有发烧、红色皮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因此得了麻疹,应尽快到传染病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由于北京市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因此北京市近年来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的成人和未到接种疫苗年龄的小婴儿。北京市对麻疹的防控一直采取比较严格的措施,发现麻疹病例后,疾控机构人员会对每个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检测,并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控制麻疹的传播。同时还要开展消毒工作,通过室内环境消毒、湿式扫除、开窗通风等措施消灭病毒或将病毒尽快排出室外。

   特别提示

  由于近期麻疹病例有上升的情况,市疾控中心建议:

  1.市民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因病需要去医院就诊,要做好自我防护,注意带上口罩,减少交叉感染。

  2.家中有小孩子的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孩子满8月龄时要及时带孩子接种麻疹-风疹二联疫苗,满1.5岁时及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满6岁时再接种一针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

  3.如果得了麻疹,市民应该积极配合疾控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于卫生防疫人员确定的应急接种麻疹疫苗的高危人群应尽快应急接种麻疹疫苗,目前北京市规定在出现麻疹疫情时,45岁以下、以前没有得过麻疹、近五年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密切接触人员都应尽快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病人居家时一定要做好隔离,避免和其他人员的接触。

  4.由于麻疹潜伏期较长,发生麻疹病例的集体单位应在最后1例病人发病后21天内观察有无新发的可疑病例,一旦出现新病例应及时报告。观察期内发生疫情的集体单位要取消集体活动或会议,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热点释疑

  一、什么人群麻疹高发?

  麻疹病毒容易感染各种人群。不过由于本市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较高,近年来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的成人和未到接种疫苗年龄的8个月以下的小婴儿。2015年1月本市已报告的142例病例中,成人与儿童病例各占一半,15岁及以上成人占59.1%,8月龄以下婴儿占26.1%,8月至14岁儿童占14.8%。

  二、接种疫苗多长时间产生抗体?

  一般来说,接种麻疹疫苗大约一周后可产生抗体。如果有人在接种后的一周内感染了麻疹,疫苗可帮助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不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三、接种过疫苗为何还会感染麻疹?

  只有得过麻疹的人才会对麻疹病毒终生免疫,而疫苗不能实现终生免疫。国内外研究证明,接种麻疹疫苗25年后,有50%到80%的人还存在抗体,其余的人抗体消失,还有一些人在接种疫苗时就没有产生抗体。人们可以通过验血知道自己体内是否还有麻疹病毒抗体。

  四、孩子几年前接种过疫苗,需不需要再多打一次?

  如果孩子分别在8个月、1.5岁和6岁时都正常接种了麻疹疫苗,一般来说不需要再接种。成年人如果是45岁以下、以前没有得过麻疹、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为了预防可以到接种门诊自费接种。接种门诊的地址可以拨打12320公共卫生热线查询。孕妇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五、如何有效预防被传染麻疹?

  (一)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二)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

  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

  六、如果不幸被传染麻疹怎么办?

  专家解答:如果家里有成员被传染麻疹,家中护理应该注意对患者进行隔离,室内及时有效换气,避免传染他人。饮食上以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及时补充水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皮肤清洁等。家中其他人也应带上防护口罩,屋内常通风换气,暴晒被褥,消毒日常用品,科学防控,平稳度过危险期。

  七、哪些情况不适宜接种麻疹疫苗?

  (一)妊娠期的妇女。

  (二)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

  (三)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

  (四)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五)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首都之窗综合编辑,信息来源北京市微博微信发布厅、市卫生计生委、市科委、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