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能指挥中枢有多厉害
美国林务局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是突发事件管理机构对管辖区域内突发事件现场进行管理的指挥与控制机制,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林务局建立,最初仅用于野火补救,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用作国际多领域的救灾指挥系统。
ICS在一场毁灭性野火灾难后诞生
1970年秋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爆发了持续13天的野火。由于植被干燥和风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野火烧遍加州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为2.33亿美元(其购买力相当于2014年的14亿美元)。
由于火灾规模大,参加灭火机构多达近70个。尽管火灾最终被扑灭,但灭火管理工作暴露出严重问题:由于每个机构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在多机构参与的灭火行动中,灭火队员不清楚应听从谁的指挥;由于每个指挥官管理的灭火队员数量庞大,其监管和协调工作的难度非常大;由于不同灭火机构的无线电频率、无线电代码不同以及对同一灭火设备的命名不同,来自不同灭火机构的灭火队员难以顺畅通讯;不同灭火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责任制度的差异,给灭火工作的监管和协调造成障碍。
为解决上述问题,1971年美国国会的一个下属委员会提出,由美国林务局牵头开展火灾指挥系统研究。1972年,美国林务局和加州相关机构成立了南加州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火灾抢救管理机构(FIRESCOPE)。1973年,该机构被授权开发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其4个要点是: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应对各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野火)或人为突发事件;适用于所有机构的日常工作和重大突发事件;具有足够的规范性(标准化程度),以便来自不同机构和地域的救灾人员能够迅速融入统一的管理体制;必须具有适当的成本效益。
1975年,ICS设计工作完成并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市的安杰利斯国有林成功地进行了实地测试。1978年,南加州率先采用ICS。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林务局批准整个美国太平洋西南部地区的机构执行ICS。与此同时,国家野火协调组(NWCG)也在研究ICS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可行性。
由于ICS具有较好的易用性和适应性,其使用范围扩展到非火灾事件,如洪水、地震、恐怖袭击和执法行动等。
ICS在实战磨砺中成长为高智能指挥中枢
ICS包含了规划、通讯、地理位置和突发事件客体等诸多要素,便于不同机构整合起来完成共同任务。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经过培训的机构和个人能够轻易从日常管理体制转换为ICS管理体制。ICS的特点是:为多重管辖的突发事件(跨多个辖区或需要由多部门参与的突发事件)救灾提供统一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包括5个职能部门(指挥部、作业部、财务部、后勤部和规划部)的组织结构;融合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资源(执法、军事、技术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等);对有关的职称、资源和设备采用通用术语;明确了救灾指挥人员的管理权限;ICS没有常设的组织机构或秘书处;适用于任何规模的突发事件;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具有ICS资质的人员将离开日常工作岗位被委任以ICS组织结构中的特定岗位。
ICS具有灵活性,救灾人力和资源的数量可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而增减。ICS可适应任何类型和复杂程度突发事件的管理;其具体职能部门和岗位根据特定的突发事件而确定。
美国林务局和其他接受过ICS培训的机构能够在没有书面指令和声明的情况下,对同一个突发事件共同做出响应。不同机构之间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在人员派遣、救灾所需资源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现场指挥等方面达成共识。美国林务局及其合作伙伴每年都对突发事件的合作协议进行审议和更新,以能够顺利应对突发事件。
2003年2月,美国总统颁布“国土安全总统指令”,要求国土安全部制定并管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2004年3月,NIMS正式发布,ICS成为NIMS的“指挥与管理”单元的组成部分。
ICS国际化使不同国家荒野火灾消防队伍实现协同作战
突发事件管理的复杂性,增加了国际范围对突发事件标准化管理系统的需求。例如,在过去32年中,有31年美国和加拿大在各自野火扑救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接受了对方国家的支援。由于采用了相同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美国和加拿大的消防队伍能够紧密配合、并肩作战。
2003年,在澳大利亚首都悉尼召开的国际野火峰会上,ICS被作为所有参与国家或机构间协议和交流的野火灾害管理机构的国际标准。ICS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凡的表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和南非等许多国家已经评估并采纳了ICS。另外,法国、印度、印尼、蒙古、菲律宾和泰国等许多国家都接受了ICS培训。
美国林务局帮助许多国家引进ICS并开展能力建设活动,包括正规的课堂培训、实习、咨询、研讨会、到美国参观考察、学术交流、演习和见习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森林产品年鉴》(UNASYL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