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莫忽视

13.05.2017  02:01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近期将在北京举行,为切实保障高峰论坛期间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给市民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不发生重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市农业局就做好高峰论坛期间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蔬菜生产管理部门提出如下要求:

  一、强化监管意识,切实落实责任

  春夏期间是我市蔬菜生产旺季,是质量安全风险集中、问题易发和多发的时期;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设施蔬菜病虫害进入危害高峰期,将会严重影响素材产量和品质,各区技术部门一定要做好技术支持,要把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增强政治敏感性,在本区农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技术落地,加强技术指导,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实施全程监管,确保高峰论坛期间不发生重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加强重点排查,治理突出问题

  各区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排查方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生产主体、重点农药”开展拉网式巡查,加大监督检查和风险排查力度,重点治理高毒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禁用农药隐性添加等问题,严禁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生产;要依法开展蔬菜生产环节的蔬菜产品物流配送、初加工及即用鲜切菜等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以禁限用农药整治为重点,全面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和非法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要强化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及时发现各类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潜规则”问题,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对于发现的问题隐患,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预警、主动设防,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应急防控,有效应对风险

  各区要加大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防控力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积极做好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应对准备。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加强舆情监测与预警,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对负面报道的跟踪分析,对虚假信息的恶意炒作,要主动应对,妥善处理,减少负面影响。遇有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及时上报本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北京市农业局。

  四、做好宣传培训,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

  各区要加强宣传培训,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加大对蔬菜生产经营企业的指导力度,要把散户纳入服务和监管范围,宣传禁用公告,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严防生产过程中乱用和滥用农业投入品,严格落实安全间隔期制度。加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消费知识,增强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销售,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安全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源头上保障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