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高中将招8.1万人 考后知分报志愿

06.04.2017  20:04

  中新北京网4月6日电 (记者 曾鼐)今年北京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8.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5万人;将保证每所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不低于35%。此外,今年中考命题考核范围宽泛,将注重考查能力,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6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7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 

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5万人  

  根据“2017年中招意见”,在统筹考虑考生数量变化、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以及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基础上,确定2017年北京各类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规模为8.1万人。 

  其中,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5.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约2.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中,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和贯通培养项目招生规模0.9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0.7万人,职业高中招生规模0.5万人,技工学校招生规模0.5万人。 

中考命题:注重考查能力 

  根据“2017年中招意见”,今年本市继续将初中毕业会考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所有高级中等学校招收的学生必须参加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课考试,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文化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20分,物理满分为100分,化学满分为80分。体育考试成绩满分40分。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课考试日期为2017年6月24日至26日。 

  针对中考命题,据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中考命题将巩固改革成果,继续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重点,让学生在作答中获得成就感。 

  据介绍,试题将选择宽广的素材,融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中考命题将继续注重选做题的设计,继续注重阅读考查,继续注重实验探究的考查。 

志愿填报:考后知分报志愿  

  根据“2017年中招意见”,参加贯通培养招生、名额分配招生以及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网上填报升学志愿。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5日-9日。 

  为方便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今年填报志愿方式依然为考后知分填报。符合报考条件并要求升学的考生均须网上填写有关报考信息。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将在公布成绩的同时在考试院网站上公布各区成绩分布情况,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针对考后知分报志愿,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北京落实国务院考试招生考试改革实施意见,体现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举措。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有利于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考生选择学校或专业,降低志愿落空的风险,增加录取机会,有利于考生考前集中精力备考。 

促教育公平: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优质高中机会不低于35% 

  根据“2017年中招意见”,今年北京市继续主打“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组合拳,通过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方式精准配置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促进城乡和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据介绍,名额分配批次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不低于50%,将保证每所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不低于35%。 

  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具有同一学校连续三年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参加以上四类招生。其中“乡村计划”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30分,“名额分配”、“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00分。 

  为了给学生及家长提前吃上“定心丸”,将继续把三年后优质高中校额到校招生计划打印在一般公办初中的新生入学通知书上,引导学生就近入学。 

  据市教委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计划,从近期看是丰富学生升学选择,提高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稳定家长预期,降低焦虑,引导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从长期看将发挥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作用,激活一般初中办学内在活力,提高一般初中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  

  2017年北京将继续探索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扎实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 

  据介绍,该项目是坚持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整合融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紧密对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大型企业的积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贯通培养试验的相关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来选择成长成才的道路。(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