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裕藻与北京大学”专题展开幕

19.09.2014  20:42

6月23日上午,“中国梦,北大情——马裕藻与北京大学”专题展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幕。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学珍、原常务副校长迟惠生、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李强等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扼要介绍了展览的筹备情况,并强调了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马裕藻,同时以点带面地展现五四前后北大人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以马裕藻的生平经历及其与北大密切联系的特殊家族史来诠释“北大情”。因此,此次展览不仅是对马裕藻家风的展现,更是对北大精神传统的弘扬。

马裕藻的外孙女杨康善女士作为家属代表发言。在追忆马裕藻的人生追求和独特贡献的同时,杨康善指出了此次展览所具有的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为了纪念和介绍以马裕藻为代表的上世纪五四时期的北大人对国家、社会和北大的历史贡献,也是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北大光荣传统,从而教育和启示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高校师生。她希望通过展览能让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薪火永传。

正如开幕式上嘉宾们所指出的,此次展览以中国梦为主题,以北大情为主线,以马裕藻为主体,旨在通过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走近马裕藻和那一代北大人,聆听他们心中的北大之音,触及他们言行中的北大之魂,体悟他们生命里的北大之根,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梦,凝聚北大情,传递正能量,激励北大人。

展览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协办。由北大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等单位提供的马裕藻手稿、专著、书信等很多文献都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延伸阅读:  

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5月,被聘为北大教授,1920年起任北大国文系主任。作为中国第一部官方正式颁行的法定汉字注音——注音字母的首倡者,对汉语正音、传播国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影响下,四个同门胞弟也走上了北大学术人生之路。在北大校史上,一门“五马”堪称传奇。

编辑:歆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