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周年校庆】新中国以来首次马科技国际会议 专家呼吁振兴马业(图文)

14.10.2015  10:26

   

   

   

刘铮 摄影

  本网讯  加大对马科技的政策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国现代马业发展——在10月13日举行的中国(北京)国际马科技大会上,阎汉平、韩国才等马业专家和我校副校长王涛等共同呼吁。

  这次大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国际性马科技大会,也是我校110周年校庆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荣誉理事长阎汉平,我校副校长王涛在开幕式上致辞,科技部发展与计划司副司长崔玉亭等出席大会。

  阎汉年、王涛在致辞中都呼吁促进现代马业发展。阎汉年表示,我国马业与世界现代马业相比、与快速发展的马业需求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科技已成为马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先考虑的要务。王涛指出,我国缺乏系统完整的马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完整的马资源的基因库和马育种体系。他表示,中国农大会带头把马业研究系统化,也会加强合作,推进中国马产业发展。

  我国是人类驯化马最早的国家之一,4200多年前的先民已开始养马,最早的兽医、马匹繁殖记载等都出在我国,我国还一度是世界上马匹存栏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从1971年以来,我国马匹存栏量持续下滑,2014年存栏量只有633.5万匹,低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与此相比,世界马匹存栏量保持稳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理事长、我校动科学院教授韩国才等专家分析,这说明马有稳定市场,马产业有盈利能力,“国强兴马,马强兴国”。

  韩国才在题为《中国马业科技现状》的主题演讲中,分析了中国马业的发展态势。现阶段我国马匹数量减少、使用功能上向体育娱乐方面转变、马匹的布局向城市或城郊转移、马种类型的要求改变。他列举了我国马科技的现状,认为我国马科技的水平正制约着我国马业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合格的马兽医,有些地方对马匹任意配种,这可能让许多品种消亡。”在他看来,中国马科技要发展,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在保种育种、繁殖、马场设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同时,也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此次马科技大会为期两天,包括我国、新西兰、韩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就马种群病毒病防护、马类表观遗传学、韩国纯血马育种等专题作学术报告,并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主办这次大会。马学分会是2014年成立的新学会,秘书处设在我校动科学院。

  我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段留生、动科学院分党委书记杨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相关负责人和成员单位人员,马企业代表等参加大会。

 

责任编辑: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