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本网讯 2016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入职了20多位青年教师,为学院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6月28日,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本年度青年教师学术沙龙首期交流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院党总支书记卢兆彤主持会议。
卢兆彤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沙龙召开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希望大家鼓足干劲,齐心协力,与学院共同成长。并对学院本年度新入职的4位青年教师进行介绍,期待他们尽快融入马院大家庭。
随后,会议邀请了刘武根教授、王琳副教授,分享他们入职以来的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申请科研项目的经验体会。刘武根以“关于申报科研项目的几点思考”为题,与大家分享项目申报经验。他从申报项目的重要性谈起,分别从个人、学院和学科建设三个方面阐发了项目申请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三大重要项目的申报与评审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大家分析趋势、理清思路,强调在项目申报中青年教师一定要下足功夫,摆正态度。王琳以“同心同力同向行,共勉共进共成长”为题从教学、科研两个方面进行分享。她认为新教师入职后,首先要做好教学工作,做到紧扣教材,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形成独特风格,尝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在科研方面,新教师要结合学院特色做出调整,尽早确定研究方向,积极申报课题,认真对待每次申报,以科研为抓手,加强调研,做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自由交流环节,与会青年教师纷纷表示听完两位老师的交流分享感到受益匪浅,并就一些具体项目的撰写和申报程序,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与两位教师展开了深入交流。
院长张晖结合自身经验与大家交流了项目申报的心得体会和注意事项,还向青年教师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以及重点支持的科研方向,希望青年教师找准各自的发展定位,挖掘并发挥各自的长板优势,做好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多出成果,努力将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国家发展融为一体。
卢兆彤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她对此次活动表示高度肯定,并寄语青年教师要在个人工作中“早准备、多积累、下苦功”,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学、一起干、共成长”,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据悉,学院将学术沙龙作为一种重要形式,定期开展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帮助青年教师及时解惑,找准方向,更好成长。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桂华等二十余位青年老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