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20年院庆
10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来20周年华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
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养了6000余名各类毕业生,成长起来许多学养深厚、影响深远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被誉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荣誉教授和资深教授颁奖。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代表学校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年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党史人物学会会长欧阳淞,《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邵文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苏叔阳,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等致辞,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各位师生院友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致辞,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新局面。
开幕式后,大会举办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与发展”、“人大党史学科60年:发展与变革”、“青年学者视野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热点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96年由原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成立于1986年)合并而成,2003年中共党史系(成立于1956年)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建立了国内最齐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含6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还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等二级学科,全部二级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中共党史学科是全国普通高校党史学科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二级学科。学院共有12个博士学位点。
近两年来,全院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科研成果,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科研项目58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或重大课题11项,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优秀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等若干荣誉称号。
目前,学院入选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拥有多个高层次科研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及学校成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等重要平台。新世纪以来,学院积极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先后与美、英、法、德、俄、日、韩等国和港台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本文刊于10月17新浪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