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建工作代入专业建设方程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专业特色促党建
“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人都‘姓马’,但‘姓马’不一定‘信马’,只有真正把‘姓马’和‘信马’统一起来,才能成为拥有坚定信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这是2015年11月15日陈先达教授在首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上对青年学子说的一段话,在这次论坛上,国内40余所著名高校的200余名研究生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使命”主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探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创造力,将专业特色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树立学术品牌和党建工作典范。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注意把学科特点和学院党建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四结合’的党建思路,把专业研究和学院党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把平时党的活动和学习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教工的学习科研和学生的学习科研结合起来、把校内和校外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党的工作和教学科研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介绍说。
党委搭台 学术唱戏
把专业研究和党的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2015年以来,郝立新、杨凤城、刘建军、王易等教授分别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关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信仰等问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论坛》上发表重要文章,这与学院党委引导和支持学院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与重大决策、重要社会关切、党建工作热点研究的努力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问题”,每逢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重要会议与决议精神,刘建军、王易、秦宣、王向明、杨德山、杨凤城、张云飞、张旭、赵淑梅等相关专业教师都在学院党委的组织下为全体党员进行专题解读,利用学科与专业的独特优势,引领党员师生一起进行带有专业深度和研讨性质的政治学习。把党的日常活动和学习同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也是学院党委关注并一直实践着的重要工作。不仅如此,学院党委有意识地在学科专业活动中嵌入有关党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内容,2014年底以来,院党委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先后联合邀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进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新思路”“执政党建设研究若干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与推进党的建设”等专题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学院的党建工作也因此更加富于特色。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认为,“党建工作要形成有效的新模式,就应该能被复制,能为其他学院和兄弟高校所借鉴,这才是学院党建的成功探索。”秉持“学术贵在创新”的理念,马克思主义学院孜孜以求,努力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脉搏,既适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新要求,扩大了学术影响力,又为学院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使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党建工作中的实践。
树立学术品牌 办活党的活动
在人民大学数以百计的学术品牌中,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始终以其独特的学术魅力吸引着师生们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非常注重延用这一学术平台做好党建工作。每个月,校内青年教师、校外青年学者以及一些优秀的博士生都会来到这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平台,在浓厚的学术研究情境中自由讨论、发抒己见、交流思想、研讨问题。翻阅已经集结成册的《青年党史学者论坛》专刊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研究、中国现当代史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都是他们热烈探讨的主题,由38位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指导委员对学界后辈的新锐观点颇有赞誉。在“青年教师工作坊”中,学院党委也专门安排了“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题探讨。
沿着这一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又创立了“胡华大讲堂”。自2014年4月首讲开始,胡华大讲堂已经邀请了13位史学界和理论界的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以独特视角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每月给青年理论工作者和年轻学子献上一场跨学科的学术盛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中共统战政策变动之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执政新思路”“全面从严治党与推进党的建设”等主题讲座引起师生强烈共鸣,学院党委成功地将党建话题植入著名学术品牌,使党的工作充满了学术的鲜活动力。
在学院党委支持和鼓励下,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相结合、专业研究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党的活动日益增多。2014年11月,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代表召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研讨会”,深入学习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3月2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哲学院党委联合举办全体师生党员“深入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习研讨会。学院党委又结合高校党建特点和学院学科特色,连续推出了5讲党员日常学习活动品牌——“先锋讲坛”。
师生党员联合开展的丰富活动犹如一面旗帜,激活了学生党员的创新热情。2014年,博士党支部开展了“红船领航”为主题的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论学习活动;硕士生党支部通过举办“相约·温暖”“知行合一”“相约·春的希望”“赢在未来”主题班会,从融入人大、人大学习、人大生活、未来就业等方面在学生党员中间开展互帮互助活动。2015年春天,硕士生党支部前往卢沟桥开展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秋天,本科生党员奔赴井冈山开展专业实习,在红色教育基地接受专业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在提升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精神的洗礼。在学院党委的精心组织和悉心引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加强了。
走出校门 服务社会
做好对内宣讲和学习的同时,杨德山、秦宣、何虎生、王向明、陶文昭、辛逸等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也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服务社会,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军队与地方、大中学校,向广大党员宣讲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将党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建实践。通过对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学术解读,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出现了新局面。
在支持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院党委更充分利用院外校外的党建资源,努力将院内外校内外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2015年5月14日,学院党委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电信举办“与信仰对话”名家报告会进校园活动,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泽群作“发现、选择、超越——价值观漫谈”的主题报告;先后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专家、领导来学院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建设等重要问题作报告和进行交流探讨。在探索的道路上,学院党委的脚步轻快而稳健,不断完善提高党建工作。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201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围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中宣部、教育部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吹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新的集结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15年10月,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通过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重点学院建设考察评审,在“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开启了一条将学科特点和党建工作密切结合的全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