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香山入选首批历史名园公示目录

11.03.2015  09:49

  京报网讯 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近日向社会公示,这份名单中包括天坛、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25处公园、景区,主要评选标准包括“园林景观形成于1949年以前”等。入选公园将必须严格保护园林景观,核心区内禁止新建破坏风貌的建筑;明城墙遗址公园等部分京城名园因专家争议未入选。

  名园评选有三大标准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名录编制历时5年,期间对北京市域范围内现存的1000多处历史园林进行了全面摸底。这也是政府部门首次编制“北京历史名园”名录。

  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处处长张亚红介绍,这次评选的“北京历史名园”主要是指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能体现传统造园技艺的园林。评选标准主要有三个:园林景观形成于1949年以前,或者历史上就是游赏地;位于北京市域范围内,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或北京某一区域内,对城市变迁或文化艺术发展产生影响的园林;园林格局及园林要素至今尚存。

  奥森公园也有望入选

  首批入选的25处北京历史名园包括三大类别: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坛庙园林。其中皇家园林包括颐和园、圆明园、故宫御花园等;私家园林包括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淑春园等;坛庙园林包括地坛、日坛、月坛等。此外,莲花池、陶然亭、玉渊潭等历史上的游览胜地也入选其中。

  张亚红介绍,今后,北京历史名园目录还将不断收录其他园林,除了古旧的园林,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公园也有望收入目录中。

  据介绍,目前该目录还没有退出机制,获选的园林为“终身制”。除了此次评选的首批历史名园,今后还将继续收录其他公园。

  公示从3月9日持续到3月13日。期间,公众可以拨打电话84236982,或者发邮件(邮箱:[email protected])向市园林绿化局反馈意见。

  【追问1】

  明城墙遗址公园为何未获评?

  市园林绿化局公园风景区处处长张亚红表示,首批收录的25家公园,是专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不存在争议。一些存在争议的此次未入选,比如明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依托古建建设的公园。其争议在于,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公园不符合“园林景观形成于1949年以前,或者历史上就是游赏地”这一标准。“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园林景观是前些年形成的,而城墙在历史上也不是游赏地。”她同时表示,今后再次收录其他公园时,一些存在争议的园林也有望进入名单。

  【追问2】

  被占用园林古建能否恢复原有风貌?

  张亚红说,编制北京名园名录这项工作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对历史园林进行保护,入选历史名园的公园将按照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坛庙园林等类型的不同,再分别制定管理保护措施。

  与以往的古建保护不同,历史名园在保护中会更加注重山水格局、园林要素的保护,小到一副楹联、一方石刻,都具有园林价值,在修缮、改建中,轻易不能破坏。

  张亚红透露,《北京市公园条例》正在进行立法调研,北京历史名园保护和管理将作为单独一个专项内容加入其中。待条例正式出台后,占用园林古建等行为将会有法律约束。天坛等历史名园被占用的问题也有望在法律框架下促进解决。入选公园将必须严格保护园林景观,核心区内禁止新建破坏风貌的建筑。

  【探访】

  圆明园多处古迹遭损坏

  记者昨天在入选名录的淑春园看到,其重要标志石舫的船头不少地方已经斑驳不堪,花纹断裂。据一位路过此地的学生告诉记者,石舫从他5年前入校就已经这样了,平时也没见过有人来修葺。

  而在圆明园,人为损坏更显而易见。去年11月份,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外一只铜麒麟头上的一只角被人砸断,直到记者三月份对此进行报道时,这只麒麟已经做了两个多月的“独角兽”。而记者前往采访时也发现长春园宫门外的门房墙上画满了粉笔画。

  2013年,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南侧月台一云龙纹望柱头石雕丢失,经鉴定系人为凿拆、盗窃。对于损坏的柱头,颐和园管理处按照原样进行复制,再进行做旧处理,与周围风貌保持一致,随后与柱基黏合,采取的是可逆的修复方式,一旦找回原物,可以把新柱头取下换回旧的。

  【揭秘】

  未名湖石舫为淑春园仅存遗迹

  首批历史名园目录中的多数公园都是为北京人所熟知的,颐和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天坛公园、香山公园等公园伴随着一代代北京人的成长。但是还有几家园林就没这么闻名遐迩了。

  以列入名录的淑春园为例,其主要包括北京大学未名湖等园林景观,该园林是乾隆年间在这一带修建。有资料指出,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间(1783-1786年)乾隆赐和珅居住淑春园。和珅倒台后淑春园改为六部官员居住的集贤院。后毁于英法联军。未名湖及石舫是淑春园仅存的遗迹。

  说到入选名录的乐达仁宅园,可能很多人会不太清楚,但是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郭沫若纪念馆,知道的就多了。这座宅园位于什刹海旁边的前海西街18号,是一个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庭院式两进四合院。原为中医世家乐达仁堂私宅的一部分,始建于民国初年,1949年至1963年间先后做过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迁入,直至1978年病故。

  据郭沫若纪念馆馆方介绍,院里的园林景观非常美丽,春天,满院的色彩变换不停,百花争妍,各成气象,特别是满山满地的二月兰,年年自生自长,开起花来一片淡淡的紫色。秋天,全院十棵银杏在秋阳之下金光灿灿,浑如十只金色孔雀展开了它们华美的尾翼。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饶沛 浦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www.bjnews.com.cn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