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正式启动

15.08.2015  01:45

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正式启动

551名文艺工作者成为首批入选人员

  8月14日,北京市文联召开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首批入选情况新闻通报会。截至今年7月,通过自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等多种方式,共有700余名文艺工作者报名,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有551名文艺工作者成为“人才库”首批入选人员。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参加会议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刘开阳主持会议并介绍了相关情况。

  陈启刚介绍说,经过市文联一年多的筹备、规划与推进,“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建设取得初步成果。“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的建设目的是更大范围地团结和凝聚首都中青年文艺人才,储备更加广泛的文艺人才后备力量,为高端文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夯实基础,为推动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文联建立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主要着眼于人才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并采取边入库、边培养、边推介的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推动高端人才的不断涌现,为首都文艺事业的长远蓬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人才库”将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可随时报名入库,市文联也将重点加强对中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和推介工作,为首都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服好务。会上刘开阳在介绍相关情况关于报名情况,“人才库”面向首都广大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注意吸纳体制外、非京籍文艺工作者。凡是工作、生活、居住在北京,能够积极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热爱文艺事业,取得过一定文学艺术成就,并乐于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服务群众、乐于参加公益性文艺惠民活动的,身体健康、为人正派者,均可报名参加。 “人才库”建设启动后,社会反响十分热烈。截至今年7月报名截止,通过自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等多种方式,共有700余名文艺工作者报名,涉及文学、美术等15个专业类别。其中,非京籍140余人,占20%左右;党员330人,占45%左右;女性320人,占45%左右。文学、美术、书法、曲艺领域报名人员相对较多。

  关于选拔过程,“人才库”入选人员的选拔经历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初审主要是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包括材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材料真伪等方面。复审是由各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从报名条件和专业素养对申报人员进行复审,提出复审结果及入选名单。复审结果由文联党组会议研究审议,最终确定了566名文艺工作者为“人才库”首批入选人员。首批入选人员涵盖文学、书法、美术、曲艺等15个专业类别,其中曲艺、戏剧、杂技、书法、文学领域入选人员相对较多,首批入选人员中非京籍120 余人,占20 %左右,以70后、80后为主。关于培养方式,“人才库”建立后,文联将为入选人员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强培养,使其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高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主要措施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化专业培训。优先参加市文联及市文联团体会员组织开展的各类专业培训、研修班等。入库人员应积极参加市文联组织的各类相关文艺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宣介。通过召开作品研讨会、展示会、观摩会、推介会等方式,对入库人员文艺创作给予指导、推介和扶持。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刊专栏,对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北京市文联网站和其他媒体向社会推介成就突出的入库人员。三是提供充分服务。为入库人员在演出、作品展示推介、参加文艺奖项评比、知识产权维权及其他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充分服务。四是大力支持发展。对非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入库人员,根据个人条件优先推荐发展入会。为入库人员拜师学艺等方面提供帮助。为入库人员申请各类文艺项目的资助提供支持。优先参加北京市文艺人才“百人工程”的推荐和选拔。关于今后工作,“人才库”的建设是加强文艺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艺术类别齐全、专业素质优良、覆盖面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可进行动态管理的文艺人才信息系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人才库”的管理使用,一方面通过扶持、培养,将优秀人才推荐到北京市“百人工程”文艺人才库,同时及时选拔吸收符合条件的文艺人才进入该库,力求达到多出人才、多出精品,进而推动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首批入选人员名单请登录北京文联网或千龙网查询公告。 (通讯员周思韬 记者张景华)

[责任编辑:王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