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巨无霸”见证舌尖记忆

24.09.2019  12:01

  六必居酱菜、王致和豆腐乳、月盛斋牛羊肉、三元牛奶、华都肉鸡、八喜冰淇淋、古船面粉、古币香油、白玉豆腐、大红门猪肉……只有老北京人才知道,这些常年萦绕在舌尖上的诱人滋味,全部来自同一家企业——首农食品集团。

  从1949年前后的平郊农垦管理局、北平市贸易公司食粮分公司、北京市第二商业局,到市场经济时期的首农、京粮、二商,再到近年来联合重组成首农食品集团,升级为资产、营收双超千亿元的食品企业航母,70年间沧桑巨变,首农食品集团及其前身作为首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的守护者角色一直没变,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点点滴滴的舌尖记忆。

  8两到百斤 “奶瓶子”满了

  1949年5月3日,老红军樊士成率领5辆马车、3头奶牛,从西柏坡沿京西骡马古道进京,开启了新中国北京奶业的篇章。“喂牛靠铡草、挤奶靠手工、消毒用大锅、送奶使褡裢”这句顺口溜,描述出过去产奶送奶的过程,也道出起步的艰辛。

  新中国成立时,全市仅有1100头奶牛,单头年产量更是不足200公斤。由于供给不足,牛奶曾长期作为奢侈品、营养品存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如果能提着小奶筐跑到大院传达室取奶,看着传达室大爷在奶卡上盖戳领瓶奶,可是好生活的象征之一。

  这种情况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牛奶公司还被迫推出红、蓝、白三种取奶票,专门供给小孩、重病人和老年人。

  如今,北京牛奶供应形势已彻底反转,它已经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日常消费品。

  “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北京的吃奶难问题。”作为北京奶业老人,原三元集团董事长包宗业感叹,正是由于育种、养殖、加工的现代奶业产业链建立,才让乳品消费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整合分散老厂,引进先进工艺,2010年三元食品北京瀛海工业园开建,可日处理鲜奶1200吨,也实现了从贮存、杀菌、灌装到成品出库全系统封闭生产,千家万户的“奶瓶子”得到更有力保障。

  如今,三元鲜奶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每天早上六七点钟,70万户家庭门口就会摆上来自300多个送奶站的鲜奶。

  “从无到有,从有到足,从足到好。”首农食品集团副总经理、三元食品董事长常毅把北京“奶瓶子”70年的发展概括成3句话。

  数据可以印证。1949年,全年人均喝奶量仅0.4公斤,如今已达50公斤左右。70年间提高了125倍。

  滩涂开农场 鱼肉蛋菜果飘香

  累累硕果压低枝头,百果园内香飘四溢,南口农场的小国光苹果下月又将迎来采摘季。嘎嘣脆的苹果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充盈味蕾,儿时记忆里的那种幸福味道萦绕心头。

  曾享誉京城的小国光苹果,是很多老北京人的念想儿,在北京市场上的份额一度高达70%以上。由于耐存储,过去每家春节前都会备上几十斤小国光,就跟冬储大白菜一样。

  小国光产自南口——这片曾沙尘滚滚的万亩荒滩上。老场长陈东60多年前来到这片荒滩时,只看得见“南口三宝”——风沙、石头、大酸枣。

  改滩为园。一批农场人挖坑取石填土,垦殖荒地栽树。到了1958年,这里成了南口农场,也是本市第一个大果园。当年3月,第一棵从美国引进的国光树苗就在这里扎根,小国光自此与北京人结缘。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南口农场一样,如今北京东南西北郊的多家农场,相继拓荒而来。永定河畔,农场人在叩石垦壤,长阳、卢沟桥农场诞生;九河下梢,农场人在通州低洼易涝的盐碱地里托起了永乐店农场。

  这些扎根城郊的国营农场重点供应乳、肉、蔬菜、水果,在商品短缺的年代,北京市场上供应的每两棵白菜中就有一棵来自国营农场。在产出七八十种蔬菜的同时,农场还提供了占北京市场三分之一的猪肉和填鸭、两成鲜鱼和六分之一的鸡蛋。

  时光流转,市民餐桌越来越丰富,对国营农场的依赖度也在降低,小国光苹果也曾一度失宠。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这份当年美味,南口农场也于2009年恢复种植。

  “当时已经断了20年。现在小国光不仅是一种苹果口味,更是老人的念想儿和年轻人的新体验。”南口农场农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李福新说。

  1+1+1>3 国企改革注活力

  31台收银机、720个座位,1991年4月23日,北京首家麦当劳餐厅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开业,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洋快餐进京引发的轰动,远超如今任何一家“网红店”——截至开业当晚10点,餐厅单日交易达2.3万人次,刷新麦当劳的全球纪录。

  鲜为人知的是,麦当劳进京也是北京国企积极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餐厅开业前一年,北京市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原首农集团前身)与美国麦当劳公司共同投资480万美元、以各占50%的股权合资组建了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

  “仍处于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北京国企,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探索步伐。”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国丰认为,组建北京麦当劳的意义正在于此。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二商、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京粮先后剥离掉行政管理职能,改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运作的国有独资公司。然而,脱离襁褓步入市场经济海洋的企业最先尝到的,都是苦涩和艰辛。

  京粮集团下属的古船面包已是肯德基连续多年的最高级别供应商,汉堡坯单日供应数十万个。可在肯德基第一家餐厅开业时,古船的前身北京面粉十厂因“效率低、质量待提升”并没有成为首选。换设备、练手艺、提效率,面包品质、物流配送上台阶,这家国企才为自己赢得了机会。

  从陷入困境到走出低谷,再到谋求转型,三家食品企业焕发新活力。2017年12月15日,首农、京粮、二商实施联合重组,一艘食品企业航母赫然形成,目标要打造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健康美好生活的现代食品集团。集团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元大关,赢得重组元年的开门红。“1+1+1>3”的重组效应正初步显现。(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杰)


【编辑:刘文曦】
三元70年打造“金字招牌”国内外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Bj.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