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同行心向党丨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微党课之五《一双布鞋》

25.06.2021  11:35

本网讯  中国农业大学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百余年来,一辈辈农大人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为了回望红色足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我们精心组织“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中国农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展演,打造一门动人心弦的“大思政课”,不断激励师生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主题展演精心打造学校“赤诚红”“厚土金”“生命绿”三色文化名片,按照历史脉络分为“醒农先锋浸润红色基因”、“扎根大地创造金色希望”、“爱国奉献铸就绿色梦想”三个篇章,包括醒农先锋、热血青春、长征路上、边区考察、科技兴农、协同奋战、勇担使命、初心弥坚八个故事主题。通过朗诵、歌唱、舞蹈、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一堂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大思政课、一堂传承农大红色基因的主题党课。

第一篇章 “醒农先锋浸润红色基因

当我们掩卷沉思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位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心中不免激荡起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豪迈之情。“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望红色足迹,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是农大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必修课。

第三幕  脚蹬布鞋 意志坚定跋涉长征路上

微党课之五沙画故事《一双布鞋》已在我校视频中心上线,师生可点击以下图片跳转观看。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中心网站,观看“百年风雨 稼穑同行”微党课之五《一双布鞋》)

王观(1906—1982),是我们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他原名金水,1906年出生在浙江临海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在外放牛,做农活,9岁才读私塾启蒙,16岁以优异成绩考取临海县第六师范学校,在那时改名为观澜。他利用夜晚与假期为《台州日报》抄写稿件,半工半读。1925年六师学生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为青年骨干。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观澜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初,转入莫斯科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30年底奉党组织召唤,秘密回国。

1934年10月,王观澜跟随红一方面军踏上了长征路,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三军团地方工作部科长、中央工作团主任。1935年6月,王观澜随先头部队翻越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在同四方面军会合后,又翻越了两座雪山,向毛尔盖地区前进。这时,部队要穿过千里茫茫的大草地,筹集足够的粮食就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王观澜再次奉命筹粮,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四处奔跑,衣服和鞋子都磨破了,脚趾头露在外边,严重影响走路。

一次他带队外出筹粮,自己的口粮却断绝了。他只得把一匹病马杀掉,煮食充饥。不料却感染上了严重的痢疾。但为了完成任务,他带病翻山越岭,日行百余里,三天后到达了目的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后遗症。途中巧遇了毛泽东、林伯渠、徐特立等同志,毛泽东将自己从江西苏区带来的一双新布鞋送给王观澜,徐特立和林伯渠则分别送给他一条裤子和一块油布。

长征后期,王观澜正是身披着林伯渠送的油布遮风挡雨,一直穿着徐特立送给他的裤子,脚蹬着毛泽东送的布鞋,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挺着虚弱的病体愣是胜利走到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到达陕北后,于1935年12月17日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即设立了西北办事处,王观澜担任土地部部长和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