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四联美发”提前2小时营业 顾客多3倍

22.03.2015  18:28

  昨日下午,王府井的四联美发店内挤满了等待理发的顾客,因“二月二”又赶上周六,顾客是平时3倍多。新京报记者 李婷婷 摄

石景山五里坨民俗陈列馆,理发师正在给村民免费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让京城各个理发店生意火爆,凌晨5点,就有顾客赶到王府井的老字号理发店“四联美发”排队等待理发。虽然提前2个小时营业,但因顾客是平时的3倍多,很多顾客为了“剃龙头”,不得不耐着性子等上两三个小时。

  父亲为“百天娃”排队2小时

  “正月不剃头!”这个观念仍保留在一些市民心中,并习惯出了正月再剃头。昨日是刚出正月的“二月二”,为迎接大批顾客,王府井大街的四联美发店早上7点就开始营业,比平时提前了2个小时。而最早一批顾客,在凌晨5点就到了店门口。

  “赶上头刀,图个吉利。”店员说,每年的二月二,店里生意都很火爆,很多顾客起个大早来排队。今年剃“龙头”的第一位顾客是个小伙子,早上他和其他顾客来时还没营业,但因为有工作人员开门准备节日活动,就把第一批请进门排队等待了。7点整,这位小伙子赶上“头刀”。

  第一批顾客中还包括一个昨日刚满百天的婴儿,为了能赶个早,父亲在凌晨五点多就到四联门口排队。7点多轮到了那位小婴儿,随着胎毛被一点点剃下,“百天娃”成了一个小光头,他也是“四联美发”店昨天年龄最小的顾客。

  在等待理发的顾客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年轻人和小朋友,为了图个吉利,很多人都是专门等到“二月二”才来理发。

  顾客排长队平均等3小时

  “二月二”又正赶上周六,理发店顾客叠加翻倍。“一百五一打的排队号码,已经发了三次了。”四联美发店的一位店员介绍,昨日来理发的顾客都需要排号等待,截至昨日下午6点,已经有500多位顾客来理发。

  老字号的“四联美发”,剪发价格在5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不算便宜的价格仍挡不住理发的火爆场面。据四联美发店副经理朱先生表示,昨天的顾客数量是平时的3倍多,顾客等待理发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最长的是等了4个多小时。

  “等了快3小时才轮到我。”一位前去剪发的男士说,他下午2点到了理发店,但等到快5点才理上发。

  除了老字号理发店,普通理发店昨日的生意也都火爆。记者了解到,苏州街上的3家理发店内,昨天平均排队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前几天店员就开始建议顾客 “想二月二理发,最好提前电话预约。”

  ■ 现场

  爱传统技法 “男活儿”居多

  四联美发店属于北京老字号理发店,已有59年的历史,很多老北京人经常光顾。而剃头、刮脸、刮光头……这些老字号理发店必备的手艺,在这里依旧吃香。

  “今天店内的男活儿比较多!”四联美发店副经理朱先生口中的“男活儿”,就是指男士理发。由于“龙抬头”里的“龙”主要指男士,所以昨天去理发的还是以男士为主。共四层的四联美发店内,昨天最火爆的就数二楼的“男部”了,中老年人、年轻人都不少。

  除了剪发,很多中老年人还要体验一把刮脸。刮脸是项传统的技艺活儿,包括刮胡子、刮脸上的角质、扎眼角等。“刮一次脸就放松一次。”一位60岁左右的“老北京”王大爷说,现在胡同里的剃头匠越来越少了,一般的理发店又没这手艺,他刮脸都来四联。

  【链接】

  今年将开美发博物馆

  据了解,四联美发店现在已被列为非遗保护单位。四联美发店副经理朱先生透露,今年将在鼓楼外大街36号开京城美发博物馆,届时将展示从宋朝、明清、民国、改革开放以后等各时期的发型,以及理发挑子、理发工具等物品。目前,各项物品已准备了一部分,并将继续搜集其他理发店和老师傅的传统理发物件。

  ■ 讲述

  “四联”成立时剪发8毛1次

  朱先生在“四联美发”待了快一辈子,本已退休的他现在仍守在店内。用他的话说“有感情在里面。”朱先生是理发世家,父亲是老“四联”的经营者,他的一身本领也多是从父亲那儿学的。

  据朱先生介绍,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正处在大规模的建设当中,传统的服务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这么着,1956年一大批上海的老字号响应号召,集体迁到北京。

  华新、紫罗兰、云裳、湘铭四家理发名店就是其中的一拨儿。朱先生说,这四家理发店当时在上海都是首屈一指的招牌。到了北京后,这四家理发店并未找到合适的地儿,后来把正对着东安市场的东单理发馆腾出来了,一拉溜20多米三个大门脸儿,面积很大。最后决定,四家联合成立一家大型理发店,名字就叫“四联”。

  合并后的“四联”依旧保持上海的时髦理发风格,烫大卷、波浪花等,完全不同于老北京传统理发风格。于是“四联”很快在京城出名,当时,“到中国照相馆照相、到四联理发”成了当时的潮流。

  “那会儿京城有点名儿的理发馆剪个头4毛钱,到四联理发得8毛。”朱先生说,当时的8毛也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块钱。目前,四联在北京有5家分店,仍旧保持着一部分传统的技艺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