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法院通报汽车维修相关纠纷案件情况

14.10.2020  19:10

2020年10月13日,顺义法院线上召开“汽修行业陷阱多  积极维权不退缩”新闻通报会,通报了汽车修理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以及消费者维权存在的困境,并给出了相应的法官建议。

据顺义法院介绍,201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与汽车及零部件相关的投诉高居商品类投诉榜第一名,总量达到34335件,占比消费者总投诉的42%。大多数车主对汽车维修行业了解不够深入,一旦将车送进不诚信经营或维修技术不过关的修理店,不仅车辆原本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还会“越修越伤”,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因此,顺义法院总结了汽修行业的四大陷阱:一是合同圈套多,车主易踩雷。口头约定和格式条款中的陷阱往往导致消费者因缺乏内容明确、规范合理的合同遭受损失。二是维修“游击队”,经营无资质。缺乏经营资质的路边维修“游击队”往往会出现维修技术不过关、配件供应渠道混乱等问题,甚至还会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人为制造故障,结果导致消费者的车越修越伤。三是配件欺诈多,宰客没商量。因普通消费者无法清楚分辨数量多品类杂的汽车零部件,部分承修方小题大做,过度维修、捆绑消费,强制服务、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等问题时有出现。四是价格不透明,漫天乱定价。普通消费者对汽修领域了解有限,一些承修方借此不对零部件明码标价,或是随意定价,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专业知识欠缺;发现问题晚,举证无力以及维权成本高,效率低三大维权困境。

针对以上问题,顺义法院对消费者提出了三条建议:提前做好功课,选择正规商铺,提前了解维修范围,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知识,在选择承修方时,尽量选择重信誉、讲信用的正规维修店,注意商家的《工商营业执照》、《营业许可证》等证件是否齐全。各个环节留需留意,发生纠纷有据可依,在维修开始前与承修方签订维修协议,议价时最好事先商定价格,明确具体项目、金额等详细信息,对于维修前后的车辆状态可以拍照或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同时注意索要留存票据。遇到问题不退缩,积极维权索赔偿,消费者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纠纷,维权建议“四步走”:第一步,与承修方协商解决,如果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省时省钱省力,还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第二步,如果协商不成,可向道路运管机构申请组织技术鉴定和调解;第三步: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第四步:到法院提起诉讼,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一旦证明汽车维修遭遇欺诈,消费者可依据“退一赔三”的规定向修理机构索赔。





 

 

  责任编辑:赵思源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