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技能人才逾10万京郊居前

28.02.2015  18:31

  昔日的“京郊粮仓”顺义,随着一次次转型升级,如今构建独具特色的临空经济产业格局,汇聚了北汽绅宝、天地图、激光电视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从顺义制造走向了顺义创造。去年该区以航空、现代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提升技能人才水平,全年培养技能人才1.1万多人。截至目前,全区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0万余人,位居京郊区县前列。

  “在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航空中心核心区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绕不过、躲不开的矛盾和难题,而要破解这些,就需要有高层次人才做中坚力量,推动改革创新发展。”顺义区区委书记王刚表示,顺义区全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吸引高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广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机构,促进高端人才集聚,为人才搭好平台。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实验室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3家,基地工作站12家,形成了一大批研发型技术团队,吸引各类科技人才逾2000名。

  顺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车克欣介绍说,人才工作,关键是“”,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为此,顺义先后成立了总部企业高管人员服务中心、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等机构,面向入区企业、入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开展保姆式服务。同时,他们还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缓解优秀人才住房难等实际问题。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胡克回国创业时,首先遇到的就是选址问题。他多处接洽,都因手续繁琐没能成功。“当电话打到顺义,让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热情,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帮忙选办公场所。”胡克说,顺义对人才的热情和包容,让他十分感动,当即决定落户顺义组建了分析化学仪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莱伯泰科公司。几年来,伴随着顺义经济社会的发展,胡克与他的团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并入选了北京市第一批海外人才海聚工程。

  同时,顺义还出台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行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考生、院校三方签署就业和委托培养协议,教育期间学费由区财政负担50%。为激励高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该区每两年还将开展一次全区优秀高技能人才认定活动。被认定的10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技能高超、业绩突出并带徒传艺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将一次性享受2万元政府津贴。《意见》还提出,将在重点行业、大型企业设置一批首席技师工作室,对工作室组织开展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技艺传承等项目,经评估后可给予每年5万元至10万元的资金支持。北汽集团就以员工李兵的名字命名了首席技师工作室。作为首都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最大的一家首席技师工作室,李兵带领同事在培养技术人才,攻克技术难关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新车试装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质量问题都要在这里“会诊”。在绅宝生产过程中,共发现技术性难题165项,其中李兵工作室就解决了136项。

  “首席技师是企业中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的榜样和代表,享有技术工人的最高称号。”车克欣介绍说,政府帮扶企业成立首席技师工作室,让其成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领头雁”,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增加了全区的技术创新成果,破解了高技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难题。目前,顺义的首席技师工作室每年可为区内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超过500人,不仅为企业节约成本千万元,也提升了顺义的人才素养。

  何谓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取得技工、技师及其他相应水平或拥有各种技能的人员。他们是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队伍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