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城乡一体化保住“绿”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王娜
站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去碑营村的路边,眼前的麦田,已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美不?”去碑营村的村民龚其江笑着说,“这可是咱北京市现代农业的万亩示范区。”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庄稼把式黝黑的脸上已满是皱纹,“这样的地方才叫农村。”
城就是城,乡就是乡,市委市政府领导指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律化,不能都铺上水泥地,要留住农村的“农”字。顺义区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探索农村的生产效应、生态效应、生活效应,有菜、有树、有粮、有果、有绿色生态、有观光,为城市保住“一块绿”,为农民、农村留住“乡愁”。
田绿
田园化农业成市民观光区
“现在的农田,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老模样了。”村民龚其江指着去碑营村路边的麦田说,“现在我们打造的叫田园化农业。”
田园化,顾名思义,除了农田本身的生产属性外,更加注重生态属性,同时具备景观功能。
去碑营村过去的农田,也都是一家一户来耕种。自2012年起,顺义区承担了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的试点任务后,在赵全营镇和北石槽镇的交界处开始了探索。
“先从去碑营村等10余个村子的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出来集中到村集体,零星的碎地块汇成了连片的大地块儿,”顺义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已逐渐形成了一块2万余亩的大地,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生产,周边农民家门口就业。”
一场现代化的农田“升级改造”开始了。合作社先是去掉了田埂,大型的农机可以直接进地,不再受阻隔。其次,节水也成为了改造的重中之重。在这里,顺义区建成了本市首个粮食高效农艺节水示范区,开展了水肥一体化和农艺节水试验示范。
“别小看这片地,在这儿共实施了时针式喷灌施肥、滚移式喷灌施肥、半固定式喷灌施肥、自动控制微喷施肥、小地龙微喷施肥、滴灌施肥等6项高端技术。每亩节水50立方米以上,小麦、玉米亩产分别增加50公斤、80公斤。”该负责人说。
同时,为了增加景观功能,农田边还进行了一系列工程,疏通了周边沟渠,修整了道路,种植地被植物6.2万平方米、灌木1.8万株、毛白杨等乔木5814株。“田边有花,波斯菊什么的,比公园好看。”龚其江说。
田园化风光、高产高效种植、物联网应用、机械化作业,如今这片农田脱胎换骨。
“现在天气好了,我们这里周边的路上,好多人拿这里当景点了。”龚其江说。
在顺义,田园化的农田正连点成片、越来越多。顺义区规划了“一区一带五园”产业发展,包括瓜菜、果品、花卉等区域,目前千亩以上的地块已达73处。
田园化农田,不仅增产增收,更留住了田间的绿色,带来了更多的生态功能。
村绿
村口树林升级成村民公园
在顺义区大孙各庄镇的大孙各庄村,村边如今多了两座“公园”。“你看这片,500亩,那边,300亩。”村民何士凤对记者说,“这两片大林子,可不光是树,有步道、有长椅、有健身器材,将来还要建凉亭,按我们村民的话说,这就是咱村自己的大公园。”
这两座“公园”,其实是顺义区的绿化工程。“自本市启动平原造林工程后,顺义区共完成了18万亩的绿化任务。”该区园林绿化局的吴建军说。
但在顺义区,有一个特别之处。“对一些近期没有拆迁规划的保留村,我们进行了绿化提升工程,”吴建军说,“不是简单造林,而是提前设计,通过景观的营造,让村边的绿林升级成‘公园’。”
大孙各庄村就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村边的土地整理出来,进行植树造林工程的。“我们请专家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营造景观,为村民提供休闲去处。”吴建军说。
如今,这两片林地已经建成,共种植了近20种树木,既有杨树等落叶树种,也有银杏等彩叶树,让村边四季有绿、季季不同,还为村民增设了长椅、凉亭等设施。
“过去我们村周边,真没什么地儿可去,”何士凤说,“遛弯就是村口、路边,现在成啦,去林子里唱歌、跳舞、下棋、健身,乘凉还有亭子,这不就是公园吗?”
据介绍,顺义区3年来,已有300个平原造林涉及到的村庄,通过绿化等级提升工程,有了村民自己的“公园”。
除了村级公园,顺义区还结合造林工程,为各镇营造800亩、1000亩以上的多处公园,“全区范围内,还在潮白河畔营造了占地万亩以上的滨河森林公园。”
村口树林成了公园,不仅为地区带来更多绿化面积,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绿色的空间和更美的环境。
山绿
十余万市民进山享绿色
田绿了,村绿了,山也绿起来了。
在顺义区的东北部,是一片连绵的浅山区,“包括北石槽、木林、龙湾屯、张镇和大孙各庄镇。”顺义区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伟说,“我们从2012年开始实施‘舞彩浅山’开发战略,让山绿起来、美起来,成为都市人享受‘慢生活’的休闲区。”
为了让浅山成为绿色休闲区,顺义区在这5个镇,共实施了88个村的7.8万亩造林工程,并对周边水系进行恢复治理。“充分利用彩叶林的色彩,依据不同地形、山势,将不同路段进行不同的色彩规划,使整个区域呈现出‘青山一脉舞彩绸’的效果。”张伟说。
在绿化的基础上,顺义区还建设了高标准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该步道规划线路总长280公里,串联浅山5镇,全线建成后将成为集自驾车、山地自行车、登山步道“三位一体”的都市运动目的地和生态消费地。
来到步道一期的木邵路段,伫立山底、抬头仰望,多条步道呈“Z”字形蜿蜒而上,如盘龙依附于山体。登顶临风、鸟瞰山下,一处处静谧的村庄焕发着生机。
在去年,“舞彩浅山”还被纳入了本市沟域经济政策,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实施了景观提升功能,种植各种乔木、灌木和花草地被植物,形成独特的乡村田园风光。
绿色的山,配套的设施也是“绿色”的。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区域正在修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同于城里的停车场,我们修建的是生态停车场,车停在林间,不会让水泥路面破坏整体景观,同时带来更多绿化面积。”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绿色带给大山更多生机,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据统计,去年浅山登山步道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今年的设施修建完成后,还会吸引更多人来。”张伟说。
山绿、村绿、田绿的顺义,保住“一块绿”,为北京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人,带来更好生态。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