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网友监督台让反腐更接地气

23.06.2015  13:24

  节日,历来是考验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的试金石。在传统佳节到来之时,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是沟通和联络感情的方式,一些领导干部因而容易放松警惕。因此,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八项规定网友“监督台”栏目邀请您共同监督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收受礼金等不正之风,为我们提供您身边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的线索,欢迎“有图有真相”。(2015年6月21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据有关部门调查,70%至80%的贪官有在节假日收礼受贿的记录。虽然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的过程中,各级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查禁,节假日贪腐、借婚丧嫁娶敛财等问题频发的现象大为改变,但仍未绝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整治“四风”问题还需再发力,其中最重要的,必须要抓住节假日这些关键节点,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案必查,对各类变相腐败行为不手软、不姑息、不迁就。毋庸置疑,反“四风”、反腐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利用网络平台便捷、快速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设立八项规定网友“监督台”、中纪委网站开设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中纪委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都是反腐败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必将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深得人心。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好不好、优不优,有没有腐败现象和违纪违法行为,老百姓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但是,在很多时候,老百姓不太敢或不太愿意举报身边干部“四风”和腐败问题,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举报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是对身边的干部和地方上的某些职能部门失去了信心。而在中央纪委或中央级媒体所开辟的反腐频道、专区、平台上,由于避开了地方上的本位主义、保护主义,老百姓的声音、诉求、意见、建议可以直达高层甚至直达中央,因而老百姓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也就更有利于及时暴露和发现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接地气,才能有底气。一些大案要案,往往就是通过网络举报获得重要反腐线索或取得重大突破的,节日反腐,更加需要开大门、真开门,只有广泛接地气,才能增添坚决反腐败的底气和勇气,也才能织密反腐败的天罗地网。

  重要节点反“四风”,需要各级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值守、重拳出击、重磅打击,同时也需要广大基层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廉洁,更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共同举报。应该说,在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狐狸”、“蚊子”一同灭的高压态势下,党风政风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仍然有一些干部不收敛、不收手,甚至与中央玩起了“猫鼠游戏”,以更隐蔽、更狡猾的形式规避打击。临近节假日,针对可能出现的隐蔽形态的贪腐现象和违反“八项规定”、“四风”等问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出征集令,邀请网友共同扒去贪腐“隐身衣”。“网友监督台”设“典型案件通报”、“媒体监督”、“大家来监督”等多个版块。广大网友可通过“大家来监督”版块,客观、如实提供相关问题线索,并可以留言跟帖。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全天候地监督干部、约束干部,从而倒逼干部把好廉洁之关、守好自律之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基层存在的“四风”和腐败等问题,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中央级网站设立网友监督台或开设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等,既方便群众举报监督,又集中通报曝光所查处的典型问题,不遮丑、不护短,通过公开通报典型问题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情况,发出强烈信号,层层传导压力,督促各地始终保持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力度,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综合施策;狠抓重要节点反“四风”、反腐败,也必须联合行动、上下互动。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紧绷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之弦,自觉抵制各种隐形的腐败,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纪检监察部门要狠抓节点,强力反腐,雷霆行动,重拳出击,不可有“养大了再办”的想法,纪律必须严起来,执行必须狠起来,必须将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广大群众要时刻发挥监督举报的作用,敢于同各种节假日的腐败行为作坚决彻底的斗争,让反腐更接地气,让社会风气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