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医生869项成果寻伯乐 最知患者需求和疾苦

12.12.2015  18:50

  青光眼患者可以在家使用的眼压计、能够筛查出早期肝癌的技术、促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和血管新生的药物……在11日由北京市医管局主办的医疗科研成果推介会上,市属医院端上869份科技成果“大餐”,吸引了国内外百余家药企和投资机构。这些科技成果全部由一线医生团队研发,投产后将造福更多患者。

  在推介会上,同仁医院团队带来的家用眼压计很受关注。有了它,青光眼患者能少跑不少路。同仁医院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研究中心的甄毅介绍,眼科医生们最了解患者的疾苦——人的眼压值是波动的,青光眼患者需要不断监测,尤其是重症患者,一天就要监测好几次,不断往医院跑。一线医生开始琢磨,如果能让患者用上家用眼压计就好了。于是同仁医院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并真的研制出了便于患者使用的家用眼压计。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致死率相当高。肝癌得到确诊时一般都已发展到晚期。每当看到这样的患者,一线医生都无奈又惋惜。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北京佑安医院研发团队通过多年的临床实例研究,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因片段。“等到成果转化完成后,肝癌早期只需要抽血,用一个试剂盒就能筛查出来。”佑安医院科研处处长张永宏说。佑安医院对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也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而为心脑疾病患者研发的思吉胶囊,宣武医院团队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该药的主要成分从中药山茱萸中提取,可以在临床上促进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新生,同时还能治疗外伤引起的脑损伤。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产品上市销售。

  医生不只是会看病,面对治疗难点和瓶颈还能“大开脑洞”,研发出医疗科技成果,不断攻破疾病的壁垒。据市医管局介绍,869项科技成果全部是一线医务人员在临床上发现问题后研发的。

  实际上,不少医院都有自己的“秘方”,小到日常药品,大到临床技术。比如儿研所研制的专治小儿咳嗽感冒的便宜“小药”,一直很得家长认可;友谊医院“小儿活体肝移植”的临床技术,挽救了许多患有先天性肝脏疾病的孩子。这些都是从医生的临床成果转化而来的。

  有了科研成果,医生们最希望患者能尽快享受到。例如前面提到的家用眼压计,研发中心就希望能够进一步市场化,将每台的价格从上万元降至上千元甚至几百元,让更多的患者受惠。

  在此次集中推介的869项科技成果中,有医疗器械类185项、诊断试剂类39项、化学药品类10项、生物医药类14项、中药类55项、医疗技术类566项。

  这些来自医疗一线的科研成果吸引了很多企业来“淘金”。昨天,云南白药、正大制药、修正药业、博雅生物、诺禾致源等国内外百余家制药企业和投资机构前来参加推介会。一个上午,就有4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两千余万元,预计投产价值上亿元。

  市医管局副局长潘苏彦称,国际上一线医生都是医疗科技发明创造的“富矿”。但从国内情况看,虽然成果不少,却因为没能得到转化而沉睡在实验室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所以,他们此次特别举行这次推介会,就是要帮一线医生、医院搭台,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为激励一线医务工作者为患者研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市医管局将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创新科技知识产权中的个人份额,同时成立专项基金,支持市属医院职工从事科技研发。今后,科技成果推介会将定期举行,方便医院和企业联手将科技成果变成患者的实惠。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