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16.06.2017  00:58

6月9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我校组织召开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项目初步验收会。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验收会。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韩杰才院士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我校孙冬柏教授对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取得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的汇报,实地考察了高超声速集束射流气动热-力耦合环境科学试验装置和超高温及高低温-腐蚀环境力学性能科学试验装置,观看了Ma5条件下的环境模拟与材料性能测量现场演示试验和超高温力学性能试验机试验过程。经质询、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了一批显著的科技成果,技术指标达到项目任务书的预期要求。

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领域中,对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构件服役行为开展科学试验评价,有着重要而迫切的国家战略需求。2011年由北京市科委组织,以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为主要单位,成功获批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研制与应用”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项目组攻艰克难、自主创新,研制开发了从静态氧化到动态高超声速模拟环境、从低温(223K)到超高温(2500K)模拟条件、从短时到长时试验时间的系列工程材料/构件的服役性能评价科学试验装置。对环境模拟、载荷加载、试验控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和组合技术,实现了集束射流/引射射流气动热-力耦合环境、1800-2500K局部超高温同步加载、超高温真空、超高温长时热-力-氧耦合和变温-载荷-腐蚀等服役环境的模拟;突破了基于“空气预热+富氧燃烧”和“集束射流+引射”的高超声速气动热-力耦合环境模拟、基于拉曼光谱的材料氧化烧蚀原位测量与材料表面温度精准测量、基于激光散斑的高温非接触变形测量、适用于1200℃的高温接触式应变测量、基于传声器阵列与远场重构的声载荷场测量等关键技术。

项目组共研制新仪器7台/套、新装置16个、核心关键部件18个、数据库3套,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5项,申请专利64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授权专利36项,发表论文75篇,同时建设了试验机研发基地、应用示范基地和研究试验基地,建设了配套中试生产线。

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及构件试验评价科学装置的成功研制,可为我国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开展极端特殊环境下材料/构件服役行为研究、发现新的失效现象、积累服役性能数据提供有效的科学试验手段,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测试仪器的空白,对提高我国先进仪器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摄影:新型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