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案件高发 投资理财、P2P网络借贷等成涉案重灾区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公安民警在给群众讲解非法集资的危害
编者按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不仅进一步高发,而且形式愈发多样、手段更加隐蔽,特别是以投资理财、P2P网络借贷等名义进行非法集资成为涉案重灾区。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非法集资案件8700余起、涉案金额逾千亿元。其中,新发投资理财类案件1267起,同比上升 616%;涉案金额547.93亿元,同比上升451%。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分别是2013年的11倍、16 倍和39倍。
应该说,对于非法集资,各地各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中央到地方,打击非法集资的整治行动不时开展。例如,北京市政府近日发布《北京市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宣布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将持续至今年8月止,重点将集中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类、网贷类、代客理财类等行业。西安市从今年3月15日起,全面启动为期一年的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系列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权的知晓率和认知率,增强群众对依法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的理解和支持。
不受法律保护
进入2015年,家住西安市高新区橡树街区的卫女士就开始烦心。一年多前,她向一家融资担保公司一次性投入了50万元。一年后,她确实拿到了3万元的利息。但当她按期要赎回本金时,对方却告知资金链出现问题。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从年前到年后,她天天打电话、发短信、上门讨要,对方总推说再等等吧。
欲哭无泪的卫女士不断地找公安、咨询律师,甚至召集几十名投资者到政府部门讨说法。而最终得到的答复是:“参与非正常渠道的融资行为,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风险需自担”。
非法集资公司几乎全部都是利用群众“一夜暴富”的心理,以“高息”的名义吸引社会人员进行投资,并承诺“返本付息”,利用高额回报诱使群众投资,最终使得投资人血本无归。
与卫女士的经历相似,家住西安东郊的高先生因参与非法集资而赔进了给孩子看病的60万元。去年初,高先生的朋友向他推荐西安的一家融资企业珠宝定投项目,许诺年利息15%。在朋友力荐并承诺保本不赔、还能稳赚的前提下,他分三次投入共计60万元。今年2月底,一年借款到期,高先生拿着合同去取钱,可被告知由于公司资金链断裂,他的钱暂时取不出来,并承诺一年半以后偿还本息。高先生这时才警觉起来,急忙去找公司负责人询问情况。但是那位之前承诺“一本万利”的老板,此时玩起了失踪。高先生赶紧联系律师想寻求法律的帮助,但是律师告诉他:超高利息的非法集资活动不受法律保护。
“你想拿他的高息,他想吞你的本金。”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告诉记者,所谓的高额利息都是不法分子许诺的“空头支票”,如此高息,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来偿还利息,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用后续投资人的钱来归还前期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当犯罪分子无法招揽足够的新人来为前面的投资者买单时,投资人的资金就会全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