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道将变“五彩路”

26.01.2015  14:28
  去年,官园桥、广安门桥等10座立交桥下铺了“红毯”,明确了非机动车道的路权。今年,这些断断续续的“红毯”有望连起来,不同路段的非机动车道还将尝试橘色、蓝色和绿色等颜色和标识。
  22日,北京城市道路管理养护中心透露,一些道路在大修过程中,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将一并改造,形成“公务舱”配置。首批慢行系统“公务舱”将在年内亮相知春路、莲石路部分路段等4条道路。到2020年底,大约100公里的非机动车道将“立规矩”。
   红毯”上机非冲突降一半
  在广安门立交桥下偏西处有个小环岛,一条暗红色的非机动车道格外显眼。昨天早上,15分钟内,18位骑车人中,只有1位骑上了机动车车道。
  去年年初这里还没有铺设“红毯”,时不常就会发生骑车人与掉头车“顶牛”的危险情况。家住附近的市民赵先生说:“去年,这里有了比较醒目的非机动车道,几乎没人再误闯机动车掉头车道了。
  除了这里外,去年本市共计完成了官园桥、燕莎桥、长虹桥等10座立交桥下路口彩色自行车道的施划,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随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对这些桥下彩色自行车道的实用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得出结论: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降低了50%;自行车道的遵章率提高了5%;机动车主动让行自行车的比例增加15%;机动车速度提高10%。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效果从“红毯”铺好一直延续着,并未出现减弱的趋势。
   二三环将增设彩色自行车道
  城养中心主任乔晓军说,前几年对于非机动车道的治理都是针对某一个点来进行的。今年,彩色自行车专用道将“化零为整”,不仅将继续延长,而且有望连接起来。
  有望率先打通“慢行系统”的区域初步选定在二环内核心区、奥运中心区等周边道路。预计今年3月前后,这些项目将逐步实施,除了解决自行车道路面病害问题,还将确保自行车道的连续性和宽度达标率达到100%。
  非机动车道将尝试不同颜色。比如路口、待转区还将使用醒目的红色,而路途中可能尝试更养眼的绿色或蓝色,一些需要提示路权的地方会使用橘色。一些转弯处将仿效机动车道震荡带的模式,每隔两三米就施划提示标。
   100公里非机动车道立规矩
  按照市交通委的规划,到2020年本市将有100公里的规范化非机动车道。乔晓军透露,除了市管道路,市交通委还将协调各区县交通部门同步推进相关联的区级道路,一同改造慢行系统。
  一位一线路政工作者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九成以上的城市道路都有连续的非机动车道,不连贯的现状主要是非机动车道被停车位、房屋或其他设施占用造成的。但是每一处解决起来都比较复杂,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
  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改观。路政部门计划按区域给非机动车道“立规矩”。比如按照小区、学校、医院等不同区域明确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并且合理规划桥下空间,尽量将目前的“占路物”挪走。秉承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优先消除道路设施硬件缺陷。今年,路政养护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清理违法停车占压自行车道和人行步道行为,尽量杜绝新增占压人行步道行为。
   慢行系统“公务舱”标配
  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上的设施、路面上的井盖等设施将得到全方位整改升级。
  1.路面坑槽24小时内修补;
  2.沉降井盖1个月内“长个儿”;
  3.宽马路中间添安全岛;
  4.公交车站设港湾;
  5.人行步道不添新占道物;
  6.自行车道使用不同颜色强调路权;
  7.打造城市道路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建立4个大型应急站点,20个中型应急站点,遇突发应急事件实现30小时到场,物资、机械及时到位。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