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进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双赢

28.04.2016  22:41

  

          青海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青海省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确定到2017年,全省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31万个,基本保证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农牧户每户有劳动能力、具备条件的1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通过加大管护力度,确保贫困地区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和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重大生态问题得到基本遏制,使贫困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贫困群众脱贫与生态环境改善双赢。
  


  近年来,青海林业部门通过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发展林业产业,让贫困群众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实现稳定就业精准脱贫。2015年,全省已设置公益林、天然林、湿地管护员公益岗位102303人(户),发放管护资金6.1亿多元。此次新增林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9877人,全省林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将达到11万多人(户),年管护资金达到8.27亿元。在明确东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杂果的发展思路上,青海狠抓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已建成沙棘、枸杞、藏茶、核桃、樱桃、树莓等特色经济林基地310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7.4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2.94亿元,其中枸杞产值32亿元、沙棘产值4.4亿元。据统计,沙棘、枸杞、藏茶等产业2015年为农牧民增收7.44亿元,带动农牧户2.37万户,农牧民6.76万人。
  


  青海省林业厅成立了扶贫办公室。全厅25个党支部(小组)分别联系6个精准识别贫困村、后进村,所有干部职工结对认亲153户贫困户539人。各支部从各贫困村实际出发,提出了劳务输出、苗木种植、社区共管、技能培训等扶贫帮扶思路并制定了具体措施。省林业厅还向贫困村、后进村派驻了6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宋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