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保护中华对角羚大工程将启动

16.12.2015  10:35
青海:保护中华对角羚大工程将启动
保护中华对角羚大工程将启动       在青海湖畔生活着这样一群矫健的精灵——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它们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都要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世界极端濒危物种。因为种群数量较少,您即使环青海湖一圈也难以见到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身影。为了让这个青海湖畔精灵的数量多起来,记者从省林业厅了解到,在现有保护举措下,我省将建立中华对角羚羊保护长效机制,扩大中华对角羚的栖息地,让其种群数量得以增长。
   中华对角羚青海湖边的国宝
  藏羚羊是青海人和很多环保人士所熟知的一种高原精灵,但对于以环青海湖地区为栖息地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很多人却知之甚少。据了解,这种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羚羊种类,因雄羊长着一双相向对弯的犄角而得名,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在上世纪随着人为因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数量急剧减少,家园不断萎缩,最后只剩下青海湖周围一点仅有的家园,数量仅为300只,这个数字只有“国宝”大熊猫数量的六分之一!从而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物种而言是极其危险的,我省相关部门开始了对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保护之旅。长期关注青海湖生态的野生动物摄影家、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聘专家葛玉修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林业部门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数量得以恢复,对其的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据一组来自中国科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300只恢复到现在的1千余只。
   未来将建立保护长效机制
  今后,我省对保护中华对角羚还将有大举措,近日,记者从省林业厅动管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省林业厅采纳了葛玉修有关“进一步加强中华对角羚宣传保护的建议”,正在制定措施具体落实。今后,我省将建立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长效机制。由省林业部门牵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州(海南、海北)和环湖四县(海晏、刚察、共和、天峻)、民间生态保护知名人士及专家参加的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中出现的问题。我省还将建立世界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之乡,将其建设成集保护、示范、观光于一身的野生动物园,打造世界中华对角羚之乡又一青海生态品牌。
  同时,还将建立中华对角羚保护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动员中华对角羚活动区的牧民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做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建立防范伤害中华对角羚制度,如降低对角羚保护区网围栏高度、去除刺丝的政策制度;建设防范措施,如在水渠增设水渠盖板,防止中华对角羚活动区域因灌溉水渠发生的伤害事件。
  省林业厅动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扩大中华对角羚的栖息地,扩大其种群数量。为了让更多人知晓中华对角羚,加入到这种精灵的保护队伍中,我省还将加大中华对角羚宣传力度,让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都知道、了解这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