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三秋”农机化生产扎实推进
一、加强机械调度,全力推动秋季农机作业水平提升
玉米适期晚收和墒情适宜等因素使“三秋”农时更为紧张,机具组织调度压力加大,市农机部门重点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提高“三秋”农机作业水平。一是全力保障作业机械。充分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共落实资金1.1 亿元,补贴机械8229台,其中,玉米收获机放量增长,比去年增加1556台,总量达到7556 台。组织检修机械22万多台,引进跨区作业机械2000多台,切实保证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二是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以免耕播种、花生联合收获、玉米青贮、粮食烘干为重点,召开各类机具演示会、现场推进会12次,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区21个,新增花生收获机76台、大型玉米青贮机械58台,全市粮食烘干机达到16台。三是努力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依托全市450多个农机合作社机具数量多、市场信息灵、维修保障好、组织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粮食运输、土地深松、小麦播种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在一批大型农机合作社的带动下,德国雷肯翻转犁、圆盘耙,意大利马斯奇奥深松机、驱动耙,日本久保田玉米收获机首次亮相青岛作业市场;价值280万元的德国克拉斯玉米青贮机总量11台,约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国际品牌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成为秋季农机化生产的一大亮点。
二、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进秋季农机深松整地试点
今年“三秋”,我市利用中央资金500万元,市级财政安排质检员劳务补助、试验示范核心区建设、科技检测等专项资金50万元,计划完成秋季深松作业面积20万亩,为明年全面实施农机深松整地探索路径。8月初,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对市财政局、农机局联合上报的农机深松整地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9月4日,在河北衡水召开的全国深松现场会上,我市作为4个发言单位之一作了经验介绍,获得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的高度评价,全市农机深松整地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市农机局、财政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全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形成了秋季深松整地实施意见,明确了机具定型、作业模式、操作程序、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分别举办了深松机具演示会、骨干力量培训班,印刷技术指导手册5000份,宣传挂图2000份,免费发放给机手和群众。各区、市已举办不同形式的演示会、现场会和培训班20多次,切实加强了农机深松整地的组织发动。胶州市利用500万元秸秆还田资金,土地深松与保护性耕作共同推进,成方连片实施效果好。黄岛区财政安排资金15万元支持深松作业,购置农机补贴比列达到50%,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机手参与深松作业的积极性。即墨市发动威信较高、热心负责的村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三老”作为质检员参加深松作业检查验收,提高了项目实施成效。二是试验示范先行。成立青岛市农机深松整地专家组,吸收农机、农技、土肥等方面专家参与,在平度市蓼兰镇建立市级核心试验示范区,一期建设规模50亩,开展农作物的土壤墒情、各阶段苗情、根系发育、病虫害、产量等方面的对比试验,做好不同作物和不同作业机具、模式、深度的示范。各区、市也因地制宜建立了各具特色试验示范区,与粮食高产创建、保护性耕作、深松机具研发改进相结合,积极开展多元素试验示范。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建立村级作业、镇级审核、县级验收、市级督查的工作机制,坚持阳光操作,全面公开补助程序、补助标准和补助方式,确保项目实施公开公平公正。建立质检员检验深松作业质量制度,每亩发放1元劳务补贴,工作责任与报酬挂钩。引进哈工大深松作业面积与深度检测设备5套,每个项目区、市安装1套,开展深松作业科技检测试验。
三、落实第一责任,全力保障秋季农机作业安全
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的全过程,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强监管。一是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和重点机具的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了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安全监管。二是集中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组成检查组20个,抽查农机维修网点、经销企业、农机合作社等300多个,严厉打击农机无牌行驶、未检验使用、驾驶人无证驾驶等行为。三是加强维修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组织维修技术队伍100多个,实行24小时技术维修、配件、油料供应等服务,保障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四是切实做好“三秋”期间应急值守。在黄岛区、城阳区和四市分别举行了“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