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挂心间

26.01.2015  04:46

     

一树静立(摄影) 王 冰

 

      韩屯,吉林市以北50公里远的一个小村庄。100多年前它还只是一处“鱼亮子”(捕鱼人住的草棚子),如今它却是一个著名的雾凇胜地。上世纪末,吉林雾凇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看吉林雾凇,主要是去乌拉河畔的韩屯。

 

      1942年,吉林丰满水电站建成后,奔流的松花江在这里被拦腰截断,江水穿过大坝的涡轮机组后,水温有4°C左右。巨大的水流带着热能一泻千里,流经吉林市区、乌拉古城、韩屯,形成了松花江长达几十公里的永不封冻的江段。昼夜温差大,不封冻的江段,在夜里大地气温降到最低点-30°C左右时,江中的水汽上升,遇到冷空气便在空中形成晶状霜花,霜花在树枝上越聚越多,一点点凝结,从而形成了树挂。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雾凇。

 

      2006年的元旦,我与几个影友三到韩屯拍雾凇。凌晨2点,外面寒风凛冽,天空星光璀璨,树上一点雾凇的痕迹也没有,心里凉了半截。熬到5点,我暗暗祈求老天爷千万别让我们失望。推门一看,外面的浓雾开始弥漫,雾气团团从江边朝我们涌来。

 

      此时天有些蒙蒙亮,东方也有淡淡的鱼肚白,岸边的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雾凇。如果说雾凇的晶莹剔透,那是近观或者是显微镜下的感受,目测过去倒是绒质感更强,树枝在雾凇的包裹下显得圆润而柔软。在暗黑无风的世界里,白皙安静,似梨花无缝隙地悄悄开满枝头。偶有风,簌簌地悄然飘下,落在脸上有霜的冰凉惬意之感。支上三脚架,调整好构图,为了不让心爱的哈苏相机受冻,我把帽子包在相机上,耐心等待。

 

      当第一抹霞光刚刚照在农家房上时,我迅速按下快门。

 

      我每次去韩屯拍雾凇,都会住“雾凇泊”。拍片的间隙也会与他唠几句。老乡说:韩屯每年冬季的12月至来年的2月份出现雾凇奇观会有20到50次。那时候,来韩屯的游客和影友,每天都有差不多20来人。当年韩屯只有“雾凇泊”一家,客人住不下就安排到其他老乡家,每天吃住20~30元。后来,老乡们看出了这条生财之道,就自己想法拉客人了。近几年,韩屯雾凇景观神奇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多了,摄影的人也多了,韩屯的当地人也做起了季节性的旅游生意,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2009年的元旦,打电话得知近期一直有雾凇,心又不安分了。不过这次没住“雾凇泊”,而是到了与韩屯仅一江之隔的曾通屯。小渡船把我们一行和车子荡到对岸,住进一家王姓小店。店主也是吉林市人,来这里做季节性生意的,老板娘的姐妹们都在这个时候来帮忙。不同的是,现在的老板会观察天气,能准确预知第二天是否会有雾凇以及雾凇的程度。客人不必担心错过美丽的雾凇而睡不踏实。要补充的是,这里的树多是柳树,依附其上的雾凇显得有些柔弱和婀娜多姿,更具阴柔之美。而韩屯多是榆树,即使被近一厘米的雾凇附着也不失坚毅挺拔的阳刚之气。正如上帝造人一样,韩屯与曾通屯的雾凇似乎也有了人性的化身,一阴一阳,一雌一雄,江东江西,足够游人和摄影人欣赏与陶醉的了。

 

      如果运气好,赶上浓郁的雾凇的早上,不仅是江边的树木草丛,就连房檐,晾晒衣服的铁丝,乃至于农家院子里的牛马的睫毛上都会结出雾凇,置身一个雾凇的世界就不是一句夸张的形容了。(A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