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宝路倒爷撤了三分之一
本报记者 孙毅
雅宝路,一座服装市场门前,彩灯装点着圣诞树,树边正在张贴俄语促销广告的王浩(化名),回身看了眼清寡的人流,“往年一到这时候,正是火的时候,今年看来是不成了,卢布贬值,俄罗斯商人过来的也少,很多店铺都关门回家提前过年,有人说,年后就不来北京了。”
近日,“暴跌”的卢布,引发全球市场对俄罗斯经济的关注。在北京最集中的涉外服装专营窗口雅宝路,今年以来“暴跌”的卢布,让曾经红火的服装贸易也跌到冰点。记者昨日在这里走访时发现,卢布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相当比例的对俄服装贸易商人因生意惨淡而撤店。“倒爷”们有的因亏损而跑回了家,有的去南方转做国内服装贸易。
广告量比去年同期少五成
雅宝路,是北京东城区一条不足500米长的小路,因临近使馆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聚集起对外服装贸易市场,其中以面向俄罗斯、乌克兰、中亚等独联体国家的商铺最多。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有服装批发市场13家,包括日坛国际贸易中心、天雅大厦、吉利大厦、雅宝大厦、国雅大厦、雅宝城等。
大约两年半之前,上合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四国决定进一步加强战略协作。那时候,记者曾到雅宝路走访,这里的“倒爷”还在热切期盼对外贸易的兴盛。现在,记者再次来此走访,当年接受采访的商人已经不见踪影。不过,雅宝路最不缺的就是“民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专家”。
附近广告公司的职员王浩告诉记者:“最近这一年多,这里很多人都撤了。雅宝路最大的一个市场,1000多家商铺,前两年还是满满的,但是今年以来那里撤了三分之一。”因为服装贸易的不景气,作为配套服务产业的广告业,也受到影响,王浩说,“这几天的广告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五成,唉,没辙。”
“没辙,可不是没辙吗,先是乌克兰政局不稳,现在卢布又开始暴跌,这一年真不好过。”接过王浩的话茬,商贩老石猛吸了口烟。他把烟掐灭,扔在市场外的垃圾箱里,对记者说,“走,里边聊会儿去吧,反正也没生意。”
和市场里相邻几个商铺的情况类似,老石这一天还没开张,“您就别瞅了,附近这几家,今天的生意都差不多。”
这个50多岁的东北汉子是黑龙江省黑河人,从中学就开始学习俄语,大学虽然学的是机械设计,但毕业没多久就开始做了国际贸易——也就是最早的一批“倒爷”。“我们那儿地理位置特殊,就在边境上,跟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就隔着一条江。”
老石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海关,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月工资86元钱。时间不长,下海潮袭来,老石因为懂俄语进了商贸公司打工,第一个月工资就200多元,达到了“干部级别”。
那是“倒爷”最传奇的年月,用服装换汽车、换飞机、换坦克,生意像电影一样精彩。老石说:“我自己就弄过坦克回来。”1992年,老石倒了一批皮夹克去俄罗斯,在中国单价约150元人民币的皮夹克,在俄罗斯卖到了1500元人民币。后来,包括一些山寨的名牌都畅销俄罗斯。当时版型是按照中国人体型制作的,膀大腰圆的俄罗斯人穿在身上,并不合身,但他们并不介意,“我看到有的运动服都被撑破了,俄罗斯人还穿呢,那时候就是这样,好卖。”
面包贵了裘皮没人买
2003年,带着中俄边境上摸爬滚打积攒下来的经验和财富,老石只身来到北京进驻雅宝路。从摆地摊到进市场,雅宝路的楼房越建越高;从成衣到配饰,老石的生意也越做越细。谁也没想到,进入2014年之后,生意的路子却越做越窄。
先是乌克兰危机,大批乌克兰的订单被取消。“订单取消是最麻烦的,成品的还好一点,低价转让吧,有的半成品只能扔,这损失都得自己担着。”老石听说,因为乌克兰危机,雅宝路有的大单一次损失就达到数千万。“乌克兰是很大一块市场,他们的工业跟俄罗斯是一样的,重工业发达,没有轻工业,所以急需中国的轻工业品,服装什么的,走得量很大,这政局一乱,这块市场算是基本没了。”
紧接着,卢布迅速走低,连锁反应就是俄罗斯日用品价格上涨。
“可能大家都看到了啊,什么去俄罗斯扫货之类的新闻,好像他们市场很繁荣。其实,扫货扫的是奢侈品,这些东西价格没怎么涨,或者涨得少。但是日用品,价格还是涨了不少,面包都贵了。”
老石在俄罗斯那边的合作伙伴打电话过来跟他抱怨,收入没涨,卢布贬值,面包等生活必需品涨价,俄罗斯消费者生活压力变大,花钱买衣服的人少了,再没敢从中国进货。
“老百姓首先要考虑的还是填饱肚子,吃饱了才会想要不要打扮打扮,原来,大冬天,又是年底节日集中,裘皮应该是热销的,现在,我这衣服是真销不动了。”
倒爷改做国内生意
卢布,作为一种官方货币单位,诞生于沙俄时期。在前苏联时期,1卢布的币值曾高达2美元。前苏联解体后,通货膨胀严重,卢布的币值急剧下降,最低时达1400卢布兑换1美元。1994年,俄罗斯发行了新卢布,通货膨胀也逐渐得到控制。但今年以来,卢布曾经暴跌超过50%。
老石说,同一个市场里很多经营多年的朋友在今年渐渐离开,尤其最近,有些提前回家过年,有些直接收拾东西退租,改去南方做国内服装贸易。“市场的大业主为了让市场看起来没那么空,都是隔一间出租一间,保证每排都有开门营业的。”
每年3万元,能在市场里租一个跟老石家一样大小的商铺,建筑面积18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约10平方米。对他来说,经营压力并不是房租,房租实际并不贵,压力主要是日渐稀少的客源,旺季越来越像往年淡季。自己会说流利的俄语,老石省了一笔每月5000元左右的翻译费,但做广告、租仓库囤货、做物流都需要开支。
雅宝路这个成熟的商圈,早就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像王浩所在的广告公司,专门给商铺订制俄语广告、海报甚至全俄语的名片。这里还有发往俄罗斯,涵盖空运、海运、陆路运输的物流公司。此外,囤货的仓库、住人的酒店,都是围绕对俄外贸的配套产业。
渐渐撤离的“倒爷”们,正影响着雅宝路的产业链,“我们一走,这些也许就断了”。
撤无可撤
只能坚守
北京的雅宝路,能成为中国重要的对俄贸易集散地,有它独到的地方。北京交通便利,从莫斯科直飞北京只需要7个多小时,比辗转去边境口岸还方便。在国内,北京也是交通枢纽,对雅宝路来说,可以很便捷地从南方运来服装、小饰品,从河北采购裘皮,从东北订制帽子、手套。另外,北京高档酒店密集,“咱们只有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才能接待外宾,北京这方面太有优势了。”
不过,老石觉得,雅宝路现在的困局,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大概十年前,也就是我刚来的那时候,有点盲目扩张的意思,市场一栋接着一栋建起来,天南海北的商贩都过来,大家都想发财。但是市场就这么大,俄罗斯那边的购买力,这么多年,其实变化不大,远远没有我们这边市场膨胀的快。”
过多过快的膨胀,遇到今年这种惨淡的光景,淘汰、撤退就是必然的局面。
老石说,他现在基本没法依靠散客,因为散客太少,“十来个散客,我们这好几百商铺等着。”他只能靠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客户做长线。老石曾想过,也做电商,新鲜、快捷,但是,在国际间做电商,没有一个支付宝这样的保障机制。“跨国电商虽然潜力巨大,但进展缓慢。”
今年初,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开始付诸实施,北京的批发市场逐步外迁。对雅宝路的商人们来说,外迁也许就意味着“永别”。
“这么多年,雅宝路的优势,就是因为它在北京。和动批、大红门都不一样,那些是做国内的。咱们这儿做国际,老外来了,找不着了怎么办?他们会找到河北一个小县城去吗?肯定不会,那儿四星级酒店可能都不够。他们还不如直接去南方,去东北,去产地,那里货更多更便宜。”老石说,雅宝路有些实力强大的大公司,已经搬去了南方,直接去产地设点做贸易。而他这样的小商贩,必须依托雅宝路这个集散地的品牌影响力。
老石暂时选择了坚守,因为他觉得撤无可撤,“我这么大岁数,不可能再去闯新天地了。做了这么多年,也懒得动。先等等再说,看看明年形势怎么样,再不行就回家养老。” D175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