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湖新闻中心主打中国风

04.11.2014  07:45

 

  昨天,两名志愿者在位于雁栖湖畔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闻中心综合服务区内调试电脑。本报记者 方非摄

  秋日晴空下,一座微缩版的古建城门矗立在雁栖湖畔,匾额上用中英文标识“新闻中心”。从这道门楼下穿过,东西两侧矗立两幢现代简洁玻璃房。这里就是即将投入使用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新闻中心之一——雁栖湖新闻中心,古老与现代在9000平方米内包容互动。昨日,记者率先探访体验。

  文化酒店“变身”新闻中心

  走进新闻中心,浓郁的中国风情扑面而来:古韵古风的城楼,红柱大屋顶,中轴对称的庭院设计让人仿佛置身传统四合院里。红亭内,魅力北京图片展和中国国画展正在最后布展,来自五湖四海的媒体记者可以在这里饱览京城美景,体会京韵生趣。

  登东楼,倚栏望,雁栖岛风光尽收眼底。雄伟的雁栖塔、汉唐风格的国际会议中心,被尽染层林包围着。21个经济体领导人即将在不远处的国际会议中心相聚,共话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发展大计。如此近距离的新闻中心,为中外记者现场发稿提供了最大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这处仿如画境的新闻中心其实算是再利用。雁栖湖的美景远近闻名,北临雄伟的万里长城,南偎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经过多年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北京市民休闲度假胜地。即将启用的新闻中心,就是在古都文化园艺术酒店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橙蓝两色区分15个工作区

  室外风景如画,室内温暖如春。这里采用了地热膜技术,可以将室温控制在18℃。高热交换机新风系统的启用,可以保障运行期间室内空气质量。

  依照国际标准,这座新闻中心遵循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高效专业等原则进行设计,最多可接待注册记者2000余人,(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内设综合服务台、媒体公共工作区、媒体专用工作区、公共信号服务区、卫星传送服务区,新闻发布区、演播区、单边直播报道点、文化展示区、餐饮区、休息区等15个工作区。鲜艳的橙色代表发布区域,而工作、餐饮等区域则均为蓝色。记者可以通过颜色,快速区别这些区域。

  全中心覆盖免费网络

  在东楼一层,开放式的大平台上设置了500余个记者坐席,文字记者和摄影摄像记者分属不同的工作区,不同区域内的接口略有差别。100个坐席上放置了公用电脑,分别安装了中英文两种操作系统。还有100个工位配备了中英文双语音频接口,并可提供免费打印、传真、电话等服务。

  在新闻中心,免费的网络实现全覆盖,媒体记者可以登录,无需验证密码。新闻中心的电脑终端网络连接属性设置为“自动获取IP地址”,通过认证即可访问互联网。记者注意到,工作区配备的网络接口和不间断电源接口均为国标插座。靠墙处还有一排小柜子,可以供记者临时存放物品。

  新闻中心特设媒体专用工作区,预留了1500平方米供境内外媒体租用。公共信号和卫星传送服务区可以免费提供广播电视公共信号、电视信号格式转换服务。新闻中心还设置了演播室、新闻发布厅等,为各经济体及记者提供新闻发布与采访服务。

  百位志愿者多语种服务

  新闻中心将在媒体餐饮区为记者提供免费午餐、晚餐及3次茶歇。用餐形式均为清真自助餐,位置在北楼二层。最晚的一次送餐为20时30分至22时。餐饮制作、服务流程均按照国家规定、行业标准严格执行,对凉荤菜等直接入口的食品留样48小时,严把食品安全关。

  除了工作需要,新闻中心还将提供医疗救护、邮政、外币兑换、通信、机票预订、旅游咨询等服务。在服务区内还设置了祈祷室,满足信教记者的宗教需求。

  雁栖湖新闻中心的400余名工作人员现已到位,他们中包括外交部新闻司和北京市宣传系统的场馆运行团队,北京国际广告传媒集团、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及东道主转播商中央电视台的技术人员,中国大饭店的服务人员等。109位高校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为媒体记者提供多语种服务。他们的着装也颇具中国风——云纹立领、中式衬衫、中国红的袖扣,整个服务团队整齐划一,与中式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