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旅”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联合意大利专家赴敦煌等地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与欧洲著名文化遗产修复机构——意大利OPD组成联合考察队于5月1日至10日对以敦煌为中心的河西走廊洞窟壁画、古代遗址、地理地貌进行了文化地域考察研究。此次考察的核心成员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意大利OPD修复专家Lanfrabchi Mariarosa和Fabrizio Bandini。考察队从技术艺术史的角度切入对东方古代壁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度探索。
(图为考察玉门关及汉代长城遗址)
(图为考察榆林石窟)
在本次考察过程中,团队从北京出发直抵敦煌,并以敦煌为起点东进,途径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和天水市。在文化艺术的领域上依次考察了莫高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张掖大佛寺、榆林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雷台汉墓等地。还考察了玉门关、阳关、锁阳城、汉代古长城、嘉峪关、讨赖河谷长城第一墩等古代遗址;而在地理地貌上则考察了敦煌附近的雅丹地貌以及张掖附近的丹霞地貌,从而对河西走廊有一个立体的历史化认识。
(图为考察队对莫高窟壁画保护状况进行讨论)
(图为意大利专家Fabrizio Bandini 评估莫高窟壁画病害程度)
考察活动的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在壁画艺术的保护和文化解读方面,深入了解古代敦煌及古代西域壁画失传的制作工艺,并对壁画的病害以及保护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和认识。探讨了敦煌作为东西方文化枢纽的必然性因素以及这种因素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反映。着重分析和对比了敦煌艺术与文艺复兴的差异与内在联系。并且专家们还特意考察了敦煌地域及河西走廊的地理地貌特征,探讨了敦煌艺术的形成在总体史学层面上的意义。
(图为考察敦煌西千佛洞)
(图为考察瓜洲东千佛洞)
此次考察收获颇丰。
技术方面,在考察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掌握了中国壁画艺术修复现状的一手资料,也听取了国外专家的意见,这对研究院的建设大有裨益。直接促成了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与意大利OPD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
文化方面,众所周知敦煌等地的壁画艺术是杂糅东西的。它证明了此地曾是东西方文化汇聚的咽喉。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厘清一条主线,那就是佛教作为异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如何被中土文化吸收、利用、改造以及再次复兴的。作为不同文化交融的典型,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欧洲的成功典范。文艺复兴作为现代文明的开端正是因为本土的基督教文明接触和改造东方的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而发韧兴盛的。这与中国人在接触改造了西域、波斯、中亚、印度文明而促成多元且辉煌的大唐盛世是一脉相承的。如今文艺复兴研究院所面对的就是如何将中国的传统精神和西方的价值观念进行糅合,为达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资源。
此次考察活动取得了重要的实质性成果——为未来中意进一步合作奠定了框架,使双方的合作朝向常态化、制度化方向发展。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修复机构OPD就此次考察活动召开了总结会议,双方就共同参与研究中国西域壁画与西方宗教壁画修复与理论研究项目、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实质性贡献、如何推动中意文化艺术交流进行讨论并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协议包括中意双方共同组建研究工作室;双方互派教师、博士、科研人员定期交流与访问学习;组织跨国课题项目等相关内容。
(图为考察队在张掖丹霞地貌讨论中华文化发展)
(图为意大利专家Lanfrabchi Mariarosa对颜料矿石进行采样研究)
(图为意大利专家对丹霞地貌矿土采样)
(图为丁方院长考察嘉峪关讨赖河谷地貌)
(图为中意双方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