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

27.10.2017  04:41

2017年10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办“院士回母校”活动。著名地质勘探学家、数学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1952届地质学系校友赵鹏大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大学1956届物理系校友张宗烨院士,著名半导体物理学家、北京大学1965届物理系校友夏建白院士应邀回到母校与北大学子座谈交流。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学生司,北京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校友和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叶静漪主持。

活动现场

顾秀莲在讲话中指出,“院士回母校”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特色品牌。她表示,北京大学培养了大批杰出人物,在北京大学举办“院士回母校”活动特别有意义。她希望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继续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探索新时代、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新平台和新品牌,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作出贡献。

顾秀莲讲话

李卫红在讲话中表示,两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是科学精神的表率、科学道德的楷模、科技创新的先锋。“院士回母校”活动成功举办20余场,证明该活动是激励青年学子从院士校友身上感悟远大理想和报国志向的有效载体。她认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回母校首场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充分显示了北京大学的地位和作用。

李卫红讲话

张涛在讲话中表示,“院士回母校”活动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体现了全社会对院士学术群体学术成就和科学道德的高度认可。他希望同学们以院士校友为榜样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涛讲话

郝平在讲话中表示,北京大学建校119年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先后培养了53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达到391人,他们聚焦国家需求,勇攀科技高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是北京大学最鲜亮的名片,他们的精神是学校传承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郝平希望全体北大学子继承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以三位院士校友为榜样,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郝平表示,学校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道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郝平讲话

在院士演讲环节,三位院士从自身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分享了他们求学和治学的经历和感悟。赵鹏大院士曾担任22年的大学校长,培养了150余名博士,是亚洲获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的第一人。他结合自己的治学和管理经历寄语广大年轻人选好方向,逆境而上,完美为本,做平凡人、做出彩事。张宗烨院士曾在理论上预言了超核中存在超对称结构态。她指出,兴趣是科研的动力,作为参加“院士回母校”系列活动的第一位女性院士,特别勉励广大女大学生要相信自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只要摆正家庭与事业两者之间的位置,心中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各种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夏建白院士曾在上世纪70年代为安心科研,自愿离开北京到偏远地区工作。他以刻苦学习、脚踏实地、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理想信念号召广大年轻学子珍惜大好时光,静心学习研究,攀登科学高峰。院士们的演讲情真意切,满怀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强烈共鸣,现场掌声不断。演讲结束后,三位院士接受了学生主持人的访谈并与在场大学生进行了精彩互动。学生们纷纷通过现场设置的微信墙表达了自己对院士校友的仰慕与感激之情,表示要以院士校友为榜样,以真才实学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活动在《燕园情》的歌声中落下帷幕。

  赵鹏大演讲     张宗烨演讲     夏建白演讲

院士回母校”系列活动是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自2016年以来着重打造的三项品牌工作之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为主题,旨在通过院士回母校与在校学生交流,以自身治学做人、科学报国的经历和感悟,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

活动开始前,校领导在英杰交流中心贵宾室会见了院士校友及与会嘉宾,郝平祝院士们身体健康,常回母校看看。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参加上述活动。(文/姜南)

附:

赵鹏大,男,1931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原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立了中国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开创了“矿床统计预测”新学科,提出了“地质异常”“地质体数学特征”“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的新概念、新内容及研究方法,并在这些学科的发展前沿上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数十名硕士研究生。1992年,赵鹏大院士获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成为获此殊荣的亚洲第一人。

张宗烨,女,1935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上世纪60年代在于敏指导下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及相干对涨落模型理论,在解释轻原子核低激发态的主要特性上取得了很大成功。1976年从理论上预言了超核中存在超对称结构态,这一预言在1980年得到美国BNL国家实验室在实验上的证实。“L超核结构和L-N相互作用”获1986年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宗烨在重子及两个重子体系的夸克模型理论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夏建白,男,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学家。在低维半导体微结构电子态的量子理论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量子球空穴态的张量模型,获得重轻空穴混合的本征态,并给出正确的光跃迁选择定则。提出介观系统的一维量子波导理论,对任意复杂的一维介观系统给出了直观、简单的物理图像和解析结果。提出(11N)取向衬底上生长超晶格的有效质量理论,解决了一大类非(001)取向衬底上生长超晶格的空穴子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计算超晶格电子态的有限平面波展开方法,用赝势理论研究了长周期超晶格,解决了用平面波方法计算大元胞晶体电子态的困难。提出了半导体双势垒结构的空穴隧穿理论,发展了多通道的传输矩阵方法。

摄影:李香花

编辑: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