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名师大讲堂”邀请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马伯英院长作报告

28.10.2016  20:32

  10月26日下午,2016~2017学年研究生院“名师大讲堂”活动在我校举行。本场讲座邀请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院长马伯英作了题为《中西医理论的本质区别:“气化”和“质测”、“虚拟”和“实体”》的学术报告。副校级领导干部陶晓华主持此次讲座。

 

  讲座中,马院长首先从“经络的实质”说起,提出“中医认为经络只在活体中存在”这一论断,并进一步说明“中医理论的本质”是一种自然哲学的医学、朴素系统论的医学、以及全生态的医学。随后马院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释了“关系”与“联系”之间的区别,并得出“虚拟”实际上就是对于“关系”、“联系”的研究结果的结论,接着马院长又描述了“虚拟”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引出“”是一种虚拟的实体。最后,重点讲述了“”在中医学方面的种种体现,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引经据典,指出“气化”是中医学的根本原理,但它是虚拟的,无法“质测”的。通过对以“气化”为根本原理的中医学和以“质测”为理论基础的西医学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气化”与“质测”是中西医理论差别的渊薮的结论。但马院长同时指出,医学理论的本质,应该是人体物质性的本质与一切与之相关的联系(关系)的规律的总和。西医与中医应分别担负起各自一方的研究责任,最终将人类医学推向融合和进步。

  马院长的讲座风趣、实用,全场座无虚席,气氛高涨,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并就相关问题与马院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马伯英,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浙江东阳人。1943年12月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1981年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学位。1985年~1993年间作为访问学者数度出访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东亚史研究所”参与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作,为该书医学部分主要执笔人。1985年在英国剑桥工作,并被选为剑桥大学“新学院”高级院员。1993年二度赴剑桥,并再次当选为剑桥大学休斯学院访问院士及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1999年创办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并任院长至今。2002年出任英国中医药联合总会主席。

  (研究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