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治沙的两个“奇迹”
17.01.2018 08:35
本文来源: 林业网
当地人把这里称为“飞播造林区”。“水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利用当地的灌乔木品种,实施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治理。”阿拉善盟林业治沙研究所所长田永侦说。
连续30多年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在实施飞播造林后,绿色覆盖度在30%以上的区域达到300万亩以上,形成了长350公里、宽3公里—10公里的锁沙、阻沙带,有效遏制了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扩张和“握手”之势。
在这片土地上,国际学术界“在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区不适宜飞播造林”的论断被打破,他们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一个奇迹。然而,在这里,关于治沙的奇迹可不止这一个。
在巴彦浩特镇城西的名贵药材肉苁蓉的科研示范区,一片片梭梭林迎风而立。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党委书记任存福告诉记者,该园接种了不同来源、不同存放年限、不同存放条件和不同处理方法的苁蓉种子。
“梭梭的根系非常发达,种上3年后,我们在距离梭梭树约0.5—1米的距离打一个坑,放进土肥和肉苁蓉种子,诱导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树发达的根系上。”任存福兴奋地介绍着梭梭与肉苁蓉连接到一起的秘密。在梭梭发挥防风固沙作用的同时,其根部高价值的中草药肉苁蓉,给梭梭树种植户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现在种植梭梭政府还给发补贴,再接种肉苁蓉,收入翻了好几番呢。”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的牧民马忠强跟记者感叹着,“现在真是过上好日子了。老家甘肃民勤的亲戚来了,临走再把苁蓉给拿上,不像以前要啥没啥。”
如今在阿拉善,像马忠强一样通过搞林沙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农牧民不在少数。在推进生态建设中,阿拉善盟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先后启动了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3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阿拉善盟人工梭梭造林规模达到270万亩、接种肉苁蓉54万亩,真正实现了绿富双收。(记者 施佳丽)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7.01.2018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