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方阵今日出场次序排第十 无女仪仗队员
5月8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红场阅兵方队在驻地进行训练
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将正式亮相莫斯科红场,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国方队的参阅,不仅展示了我国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也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
中国方队人数最多,首次采用8×12长条队形,其他9个国外方队均为70人左右。
此次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参加阅兵的方队有何特点?他们是如何筛选出来的?为什么选择《喀秋莎》作为伴奏曲?为什么参阅方队中没有女仪仗队员的身影?新华社记者将为你逐一报道。
每天训练10个半小时
还学习常用俄语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于4月初接到上级任务,当月15日开始组建方队。本次方队属于新老搭配组合,其中年纪最小的仅18岁,年纪最大的34岁。队员们经历了层层筛选,随后便是艰苦的训练。
据悉,参与阅兵训练的预备队员共有150多人,分为九个排面进行严格训练。第一排面队员平均身高为1.93米,第九排面平均身高为1.87米。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此次抽调出表现最好的6个排面前往俄罗斯。
排面长孔令配就是落选的一员。他遗憾地表示,因其所在排面训练整齐度稍有欠缺,而错失了这次机会。“筛选队员不仅看个人素质,方队行进作为一个集体项目,更需要整体上的整齐划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在网络热传的预演视频上,中国方阵整齐划一、英武帅气的表现令网友惊呼“帅呆了”,但在光鲜的背后,队员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据悉,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单兵正步训练分6个科目:踢腿、摆臂、一步两动、快慢步、一步一动和连贯正步,还需训练握枪等。要求脚线、枪线、头线、帽线、手线、步幅线六线笔直。为了训练耐力,队员们在双腿绑上2斤重的沙袋负重训练。由于走路太多,队员们经常将鞋底磨穿,半个月就要重新钉一副鞋掌。
在预演上,中国队员高唱《喀秋莎》引起全场合唱。据了解,这是仪仗队专门请来北大教授教队员们唱的,除了《喀秋莎》,队员们还学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以及一些常用俄语,方便赴俄后与俄方人员进行简单交流。
此外,仪仗队还邀请中华礼仪学院的老师对参阅队员们进行指导,学习外事礼仪知识、指导礼仪训练,包括面部精神面貌训练,如何彰显中国军人精气神等。“两眼居中、面部放松、嘴角上翘、满面春风”,这是队员们在训练过程中总结的小口诀。
变更步频踏准《喀秋莎》
出场次序排在第十
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的表现令观众满怀期待。在俄带队的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告诉记者,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上,会伴着《喀秋莎》的乐曲行进,但不会唱歌。
“《喀秋莎》是俄罗斯的名曲,它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选择唱这首歌曲,是为了表达对反法西斯老战士的尊重和缅怀,也借此向整个卫国战争的老战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李本涛说。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队员在平时训练时,以每分钟行进112步和116步为主。由于《喀秋莎》节奏较快,队员步伐速度需要相应地提高到每分钟120步。变更频率增加了一定难度,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方队的雄壮步伐。李本涛说,平时的严格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队员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步伐节奏。
8日是中国方队最后一次“带妆”正式预演。“参阅官兵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李本涛说,刚到俄罗斯时,部分官兵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官兵们自行买了红糖、香肠、巧克力、方便面等食物来“改善”伙食。
“这些都是队员们自己去买的。”李本涛说,“俄方为我们调整饮食,给予了极大关照,我们不能再提更多要求,要体现出中国军队能打硬仗的精神风貌。”
据悉,在正式的阅兵式上,中国方队将随二战代表队出场,出场次序排在第十。李本涛向记者透露:“虽然在正式阅兵时不会唱歌,但阅兵结束后,我们可能会唱俄罗斯胜利日歌曲。”
三军仪仗队
第五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
9日,中国军队将正式亮相红场参加阅兵。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第五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向外界展示中国形象。据悉,参加这次阅兵,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对抗战老兵、抗战胜利国军民的极大敬意,也是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的体现。
据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自1952年组建以来,已累计完成了3800多次仪仗司仪任务,其中,仅2014一年,仪仗司仪任务就达222场次。“近年来,仪仗司仪任务日益增多,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执行任务的机会也增多。”有关人士说,“三军仪仗队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没能参加这次阅兵的女仪仗队员们为此感到遗憾。2014年首次亮相的女仪仗队队员赵颖告诉记者,女队员都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向外国军民展示中国女军人形象。文并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