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

12.05.2015  13:31
  京报网讯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5月11日-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委《关于做好2015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及北京市应急委《关于做好2015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升基层综合救助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市民政局和各区县民政局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科学应对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应急救助综合演练

  市民政局与房山区政府于5月11日上午9点半-11点半在长沟镇沿村举行应急救助综合演练,揭开我市民政系统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的序幕。

  7月20日下午13时,市预警信息中心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房山区出现较为严重的灾情。长沟镇沿村受灾较重,临村湖面水位暴涨,许多村居家中进水,房屋被淹,村民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急需帐篷等救灾物品。且水源已被污染,群众饮水困难。获悉灾情后,房山区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部各项工作,进行灾情会商,起草灾情快报,启动应急救助三级响应。派民政救灾干部赶赴沿村,与长沟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组建临时救助指挥部,下设信息咨询组、转移安置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信息咨询组负责收集整理人员和灾情信息,及时向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报告。转移安置组负责引导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到临时安置场所。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病群众进行紧急救治。物资保障组负责物资调拨、发放,特别是及时向区自然灾害救助指挥部报告受灾相关情况,向市局请示援助,调拨净水车、淋浴车、场地灯、强光手电、应急灯。综合保障组负责帐篷搭建、维持秩序等。

  室内推演完成后,领导同志们到现场实地观摩群众撤离、应急物资发放、紧急救护等。

  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广播,将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到避险场所,确保全部人员及时撤离。此刻,现场突然有一位老人因心脏病患者突然休克,卫生部门工作人员紧急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经过紧急抢救病人恢复知觉,并由救护车送走。同时医疗人员开始对避险安置人员较集中的区域进行消毒,防止传染及疫情发生。

  此刻,市民政局应急救援保障队已经到达安置点,总指挥命令应急救援保障队总队长迅速解决避险点场地照明、群众饮水和安置点群众洗浴问题。不久,净水车、淋浴车、发电机相继启动,解决了受灾群众照明、饮水和洗浴问题。随后,领导同志们参观救灾物资、救援设备和防灾减灾知识展板,并接见北京市应急救援保障队。

   96156防灾减灾社区知识大讲堂启动仪式

  市民政局领导介绍,96156防灾减灾知识社区大讲堂是依托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平台,整合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信息资源,通过“96156社区大课堂”面向街道、社区广大居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提升课堂质量,市民政局会同北京市减灾协会等部门建立96156大讲堂防灾减灾专家库,作为96156大讲堂的授课教师,并在网上发布授课专家详细信息,便于社区挑选合适的专家。

  2015年,市民政局计划在16个区县举办1000堂课,此举将扩大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覆盖面,有助于培育“防灾减灾、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

  同时,市民政局领导也就全市5·12防灾减灾宣传演练工作整体计划进行了介绍,全市16个区县民政局都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演练活动,据统计,今年各个区县共计划投入100多万元,举行30多场演练活动。全市将发放50余万册防灾手册、挂图、海报、折页等宣传品。

  房山区刘伟书记、市民政局李万钧局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晓宁、房山区翟东副区长、市民政局董明慧副局长、市气象局曲晓波副局长、市地震局吴仕仲副局长、市应急办唐玮处长、市红十字会张勇秘书长、市民防局孙晓刚调研员等领导出席了演练活动,各区县民政部门、房山区相关委办局及各个街道的领导同志等50余人观摩了演练活动,房山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办、区民政局、长沟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及北京市应急救援保障队、中关村智慧减灾救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00余人参演了此次活动。

   小学生紧急避险逃生画册”发放并试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防灾减灾知识技能进学校,市民政局印制3万册《小学生紧急避险逃生画册》,结合西城区、延庆县“综合减灾示范区县”的创建试点工作,在防灾减灾周期间,重点在上述两个区县的小学进行发放并试用。同时,也选取东城、朝阳、海淀、丰台、平谷等区县的小学进行发放试用,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根据小学生试用的反馈意见对画册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发放《逃生画册》,提升小学生的减灾救灾意识和紧急避险能力,通过“小手拉大手”,进而带动整个家庭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