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早发现早治疗 结核可治不可怕

24.03.2015  12:08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今天(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治结核病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为进一步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对肺结核传播、防治,南充发病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了解。

  常见结核病例

  一提到结核,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肺结核,但事实上,除了肺结核外,还有胃结核、肝结核、肠结核等。

  胃结核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发烧、夜间盗汗等。

  肝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

  肠结核的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肠结核存在的可能性。

  南充市卫生局传染科副科长杨志鸢介绍,上述结核都是由肺结核患者自身感染引发的并发症。以前,可谓谈肺结核“色变”,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供,肺结核治愈率已越来越高。

  2014年南充市结核病发病率居全省第14位。目前,全市结核病防治策略覆盖率达100%、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0%以上,居全省前列。

  国家免费政策有哪些?

  杨志鸢介绍,国家在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免费提供1次痰涂片和普通X光胸片检查;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国家统一方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的痰涂片检查(3或4次,每次2份痰标本)和治疗结束时的1次普通X光胸片检查(初、复治患者各提供 1次免费)。

  什么是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三种,即原发性、血型播散、继发型。原发性即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常在肺部或肠壁形成原发病灶;血型播散是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大量结核菌一次或在极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引起;继发型由原发感染过程中肺内遗留下的潜在性病灶重新复燃或结核杆菌再次感染所引起的。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肺结核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咳痰、咳血,且一般持续两周或以上。此外还有胸痛、呼吸困难、消瘦等症状。

  因此,有以上症状者应及时到所在地及疾控中心或县人民医院就诊。诊断是否患有肺结核,可以通过X光检查及显微镜下痰涂片检查。检测者需留三个痰标本,分别为夜间痰、晨间痰、即刻痰。留痰时病人应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嗽以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痰菌检查如发现了结核菌即可确定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这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

  传播途径有哪些?

  肺结核主要传播方式是呼吸道传染,健康人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肺结核通过消化道也可传染,多因饮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杆菌的其它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在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其他传染方式还包括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生殖器官等接触传染。此外,患先天性结核病者,传染途径为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于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受染后,是否发病,与受染菌的数量、毒力、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抵抗力高低有关。

  与此同时,营养状态、精神紧张、体力消耗、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肿瘤化疗、免疫抑制疗法、糖尿病等各种因素,均可降低机体抵抗力,易于受染发病或使结核扩散和病情加重。

  如何预防结核病?

  1、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尽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做好个人生活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应将手捂住口鼻,以免细菌通过飞沫、痰液传给健康人,以切断传染途径;

  3、新生婴幼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粟粒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好措施;

  4、患病者,需要注意消毒隔离治疗,同时勤晒衣被,注意室内通风。病人住房可用石灰、84消毒剂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