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 远离程序类请托
30.07.2015 12:09
本文来源: 法院网
据调研显示,并不是因为多么巨大的干扰、诱惑才会引发不廉洁,常见的其实是领导、同事之间的请托,权钱交易、涉及实体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一个电话、一份人情、一句打听引发的,有关“程序类”的请托。即便案件的处理结果正确,也会因程序上出现天平失衡,使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
有幸刚毕业就分在了综合部门,十数年的清净生活,实务的事儿到不了我这儿,任法院外的谁问起(同学居多),一概搪塞:不熟业务、不熟业务部门、不熟业务部门的人,多数就断了从我这儿突破的念头,当然,以工作身份为前提继续交往的友谊,也变得逐渐生分甚至嘎然而止了。世界真的安静了,少了不必要的寒暄、应酬。但,这样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现实的。水至清则无鱼,零容忍和动辄翻脸,实在无法存活于周遭,也会显得幼稚和粗暴。不是为同仁辩解,真心觉得北京的各位法院工作人员们思想认识已然很到位,他们顶着巨大的办案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却甘于清贫,背负了他人诸多的不理解。姑且不论存活于世本就需要一定的社会资源,即便是想健康快乐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维系、妥协与技巧,且不失原则。不能承受之轻,往往只是亲朋好友突然的一个电话而已。如何应对这种常见的程序类请托,下面将分享一些杂感。
方法一,严格管理身边亲友,避开直接请托。他们是了解我们真实情况的。外界以为的极小事一桩,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面临脱制服或调离一线的原则问题。近几年全社会对打击腐败的认同,外界对我们也越来越理解,知道内部管理越来越严格、监督途径越来越扎实,跨部门的询问、带话都比较麻烦,法院工作人员的亲朋好友也练就了一副硬心肠,并不会打着招牌四处招摇。对付靠谱的热心亲友,你能够做的且最有效的,就是“绑架”他们的爱,帮你从源头挡住;对于不靠谱的、滥用热心肠的亲友,就是坚持政治立场不松懈,关键时刻一定要严肃、第一时间拒绝、不能敷衍,否则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导致廉洁问题。
但,曾经与一位长辈探讨,他反问:你可以做到六亲不认么?任何一个物品或行为,或许都是有价的,只是价格的标定和内涵不同,完全可以亲疏远近来判定违法、违规的推动力。有效规避至亲的请托,才会有回避制度的必要性。但,打招呼、过问一下、提前获悉的隐蔽行为,有可能遏制么?我没有遇到过,没有发言权,正经八百教育老弟的就是,不要触及刑法,如若被卷入民事纠纷,第一时间告知老姐,引导正确诉讼,不要指望我违规去做什么,小兵一枚也着实做不了什么。索性他还乖,我很欣慰。
方法二,以法律咨询掩盖推脱的真意,避开间接请托。作为游走于实体审判之外的法院内部人士,加之喜欢码字儿,偶遇这类事件后,就开始潜心准备练就一套说辞,尽力逃脱且期待不被发现,理由因情况而定,不熟(真的不熟),不熟(你也核查不出来),完全不认识(辗转托好几个人完全不值当的也没用处),共同认识的朋友说私交跟承办人比较差、别弄巧成拙(忍住坏笑)……蹩脚到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现在岁数长了,变换了一套更成熟的工作办法:第一先倾听,一上来就拒绝实在会混到没朋友,听清楚了缘由再准备对策,有时候人家也只是为了交差罢了,硬着头皮给法院内部人士打过电话咨询了然后默默转述就算完事;二要分析,牵扯实体的,参考以上的蹩脚说辞,与其犯错误不如没朋友;属于当事人合理诉求的,比如年底了为什么还迟迟没立上案子啊,法官为什么说我的庭得俩月以后才能排期啊,因为各种原因想获悉案件进度啊,要站在法院同仁的立场上,给他大概分享一下各院全年的收结案数、人均结案数、办案状元结案数、人员不足等等实际情况;最后,不论当事人出于什么考虑托人,而被请托的人与其又亲疏几何,拿出最中肯可信的语气指引:与其辗转托人卑微询问(给一个半熟不熟的所谓同事打个电话或者推门唠几句难道没有难度吗),不如当事人自己,理直气壮地以正确的态度、以理解法官的态度、反复致电,法官一定会有所答复、至少能够留下深刻印象,不会真的因为案件积压而忘记,或偶遇一个空挡,马上想起这一位了。况且,即便是托人递了话,人家也有可能完全不理会,再熟的同事既不便频繁叨扰催促也没有立场去兴师问罪,只有作为诉讼主体的自身,通过正当渠道去问、哪怕没绷住脾气发了火,或者本人去了法院找承办人要求接待,那也都是正常的事,不是吗?最后,真诚的说一句,抱歉,没能帮上什么忙呵……
方法三,做好本职工作,一视同仁,避开隐形请托之嫌。不论一审法院还是当事人。不便拿别的庭事务做比喻,比如我去年所在的管辖异议组,当事人或称自己是当事人致电,表明自己希望加快案件审理或退卷的,也常有一审法院致电询问二审进度,是否立案,是否退卷,我都一概视为工作范畴,会给回复、留意,的确手头上也会尽量照顾,也有因此加塞的先例,亦视作为审判服务的范畴。但是,严格追究起来,会去核查人家致电动机的真假么?没有半点受了请托的委婉托词?其实总共也是一个月的审限,但从立上案号始,到之后送达的状况不一,最后退卷的效率,快与慢,真心是可以有月把的差别化,躲避、拖延的上诉一方,如果不穷尽送达、不厌其烦的电话攻势,公告也是可能的。明知大多数的管辖就是拖延时间,而时间,对于诉讼的一方当事人来讲,的确宝贵。能做的,就是尽量规定动作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论是否被催促,做到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同时,清晰记录下案件进度,另一方是否签收、是否退卷、是否一审法院取走,都做到逐案记录,便于随时查询。
方法四,从根本上,落实公开,使程序类请托消失于无形。封闭、不透明的司法不仅害及当事人,也害及司法机关。司法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式。其实按照规定,法院工作人员遇到当事人或请托人询问案件情况时,应告知其通过法院对外信息公开平台和诉讼服务平台进行查询。实践当中,查询案件情况,通过本院对外公布的诉服电话和12368也的确是最便捷的,甚至牵扯到跨部门的案件情况查询,也只有具备诉服功能的渠道替当事人“打探”起来,被配合度极高,不会出现随意地推诿或隐瞒,几乎是专人替当事人一路查询核实、给与准确且明确的答复。
希望信息化进程继续推进,切实落实全程节点公开,甚至是卷在哪里、谁手上、谁为周期负责,当事人无须通过别的渠道去追问;更希望以后演变为一种全民常识,纷纷且只通过正当的法院诉服渠道,最终实现当事人知情权;最大的希望,还是法院能逐渐突破“案多人少”的瓶颈,当事人能够也应该信任法官在法定期限内不会无故拖沓,静候法院的程序通知,不用四处找人、请托只为打听一件其实无需打听的“进度”,也解放了法官周围无辜的亲朋好友或辗转而来的亲朋好友。 责任编辑:梅玉兰
本文来源: 法院网
30.07.2015 12:09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 并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致信祝贺
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强调法院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
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