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托老所将转型“养老驿站”

17.11.2016  03:04

  本市正对闲置“托老所”进行摸底,并且逐步将其转型为“养老照料中心”或“养老驿站”,提供专业养老服务。《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本市目前正在布局的“家-养老驿站-养老照料中心”三级养老模式中,“养老驿站”是家和养老照料中心之间的桥梁和驿站,向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各类上门服务,并且可提供不超过两周的短托服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自2009年起陆续建设了2000家“托老所”,目前只有70家活下来。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最初只是笼统要求每个社区建设一个“托老所”,但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没有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生存和服务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李红兵介绍,目前“托老所”大量闲置的情况确实存在,这70家是指自己求变并且变成全托性“托老所”,存活较好的“托老所”。

  李红兵介绍,全托性“托老所”突破原来“日托”的界限,允许老人过夜,受到一些老年人的欢迎。但托老所的运营主体不是法人,并不规范。北京市今年计划建设150个养老驿站,目前开始运营的有80个,其中多数是由之前提供养老服务的场所转型过来的。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北京将再建1000多所“养老驿站”。养老驿站的建设按照所在区域人口密度和需求建设,基本每5000名老人建设一所,辐射方圆一公里左右区域。常住非户籍老人也可享受养老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养老驿站”的场地和设施全由政府提供。目前北京市在进行“社区闲置资源”摸底普查,预计年底完成。之前闲置的“托老所”将变身“养老驿站”。建设“养老驿站”的事权在区级政府,由各区统筹乡街道建设。

  除了免费提供场所,政府还为“养老驿站”提供补贴,包括床位补贴、餐费补贴等,建设一个驿站,最多能获得30万的政府补贴。

  按照规划,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是养老驿站的主要目的,也是养老照料中心的主要目的。李红兵介绍,每个驿站辐射5000名老人,按照失能4.78%的比例来算,5000人中大概有200多人是失能老人。

  同时,“养老驿站”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非常支持连锁经营。对于政府来说,连锁更利于监管;对于企业来说,连锁可以降低成本,如连锁企业开设中央食堂,就可以减少食堂的成本。

  为了进行连锁经营,各区有意压缩参与机构的数量。目前,东城和朝阳各召进来15家左右。朝阳44个街乡镇让几百个社区去对接,东城17个街道,也会对接15家左右。李红兵表示,市一级层面也会拿出入围名单,但为了避免垄断,每家运营的“养老驿站”数量不能超过各区的1/3。(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  陈斯)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