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有了好去处!”

02.10.2016  08:09
推窗见绿 出门见园
闲时有了好去处!”   天高云淡、水碧山青。日前,我们随着国家林业局一起来到陕西省的宝鸡市和西安市,无论是行走在高速国道,还是河流田野,由城中街头巷尾到乡间山村小道,举目所望,仿佛徜徉在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之中。
   形成共识 绿意盎然
  曾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悄无人烟的荒草滩地,风一吹满目浮尘的景象,如今,看不见,也基本没了。
  从2005年开展绿色宝鸡建设以来,到2009年,其成为陕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让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愈加绿意盎然、熠熠生辉。
  “特别是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让全市370万人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去种树,这才有了现在的天蓝、水清、山绿。”宝鸡市林业局局长陈天仓强调,“绿,成了人心所向。”
  据统计,宝鸡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适龄公民达到200多万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2%。
  此外,还实施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旅游景区等绿化,并以生态家园建设等为支撑的“九大工程”,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27平方米。
  “人间万事出艰辛,历尽天华成此景。”目前,随着森林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宝鸡的小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大面积植树造林不仅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7700平方公里,让市区地表水Ⅳ类以上水体比率达到100%。”陈天仓讲,尤为重要的是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280天,连年保持在85%以上,被誉为“关中最好的天、最蓝的天”。
  每天都穿过渭河公园步行上下班的李女士告诉我们,“早晚走在树林里,既锻炼了身体,又呼吸新鲜空气,看着花花草草心情愉悦,烦恼全无。”
   无中生有 “空中花园”
  绿,不仅种植在城市空地,还美化于“空中”。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置身园内,树荫之下,仿若走进“江南水乡”。这就是大唐西市的“空中花园”。
  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执行总裁李中航介绍说,免费对外开放的“空中花园”,景观道路采用进口防腐木和石材地砖铺设,种植有樱花、玉兰、国槐、红枫等乔木近900株,灌木面积达2500平方米,草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水池水系逾1000平方米。并安置有休息座椅,以便前来游玩的居民及游客休憩。
  “‘空中花园’无疑是一个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夏可挡热,冬能保温,还保护了建筑免遭紫外线、雨水侵蚀损伤,软化城市生硬的建筑景观。”西安市农林委副主任、创森办公室主任任新昌说,全市正加快建设,以较低的成本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扮靓城市空间。
  为此,西安市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对屋顶绿化分为三个档次进行补助,即花园式每平方米补助285元、组合式每平方米补助220元、草坪式每平方米补助180元。
  统计显示,目前,西安市已实施立体绿化475处,“空中花园”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
   企地共建 出门见园
  统计显示,近五年来,宝鸡市共累计投入城乡绿化建设资金近20亿元,建成绿色林带1万多公里,植树近2亿株,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造林352.3万亩,使森林覆盖率高达55.26%,超出全国森林覆盖率约34个百分点。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的宝鸡来讲,是如何增加绿色的呢?
  “‘企地共建’就是从实践中创新出的一种成功绿化模式。”宝鸡市林业局副局长杨鹏辉自豪地讲,此举不仅解决了地和钱的问题,更调动了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
  杨鹏辉介绍说,“企地共建”是通过“政府出规划、企业出资金、村组出土地”的形式,鼓励绿化地附近的企业增加绿化投入,配套健身、娱乐设施,建设公园游园。
  而对于企业用于造林绿化的费用,宝鸡市规定,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这吸引了各类社会资金的积极参与,并被总结成经验在全国交流。
  作为宝鸡市“企地共建”的典范,占地600亩的九龙山公园就是由渭滨区政府、宝鸡石油钢管公司和谭家村社区共同建设,如今,园内共栽植雪松、桧柏、大叶女贞等各类苗木30余万株,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之地。
  “企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生态环境好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杨鹏辉举例说,当年石油钢管公司就是因为厂区周围绿化好,促成了5.5亿美元的订单。
  推窗见绿,出门观景。在增加绿地方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园建设,则一直是西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新建(续建)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航天城中湖公园、高新洨河公园等26座公园,新建小广场261处,完成道路绿化639条,城区绿化覆盖率逐步提高。
  穿行在占地31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1%的浐灞湿地公园内,微风轻拂、鸟语花香,过去的垃圾场已成为炎炎夏日纳凉避暑的好去处。(胡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