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养老服务业建设进展情况

20.04.2015  17:59
 

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全面推动门头沟区养老服务产业示范区“一区一品”建设,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门头沟区民政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做专机构养老、做强社区养老、做精居家养老,着力提升老年人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规划引领,坚持部门联动。编制《门头沟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确定了“一轴三区”的养老服务发展空间布局。编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逐个落实拆迁保留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并逐年纳入区政府社会建设折子工程。编制《门头沟区养老服务业管理规范及养老照料中心管理规范》,统一养老服务管理规范,推行标准化管理模式。建立养老服务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国土、规划、发改、环保、民政等多部门联审,最大限度地缩短养老服务项目审批时限,促使社会力量投资尽快落地。民政局全程参与城市和重点镇控制性详规和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立项、审批、验收,确保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指标。

(二)坚持社会主体,改革管理体制。石门营、龙门两个新建居住区综合养老照料中心和2个镇社会福利中心参照区老年社会福利中心模式,分别实现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石龙护养院、京西老年公寓、京煤集团王平养老园一期工程500张床位正式运营,水峪嘴村472张床位养老项目开工建设,桃园村等一批养老服务项目正在办理前期立项审批手续。建成和在建的养老服务机构18所,总床位4117张,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7.6张。

(三)创新养老服务,开展护理培训。开发建设智慧养老院,将全区55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以及310家养老餐桌、340个托老所、18个养老机构以及156家为老服务企业、191个社会组织、2.9万名社区志愿者队伍等全部整合到一个网络平台、一个服务热线。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采取培训一批、实训一批、成熟一批、输出一批的方式,培训居家养老护理员300余人、机构护理员200人,区、镇街、村居养老机构和综合照料中心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四)完善服务设施,落实养老政策。门头沟区政府投资累计3亿余元,建成区老年社会福利中心和5个新建居住区养老综合照料中心、7个险村搬迁新村、22个村级综合照料中心,完成9个镇级福利中心进行改造升级。老年协会实现区、镇街、村居全覆盖,发展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老年人会员总数达到1.5万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镇街领导特别是村居领导意识不到位、担心养老服务影响税收,机构养老上舍不得将好地块给企业,居家养老上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社会资本难以进入。二是缺少产业引导基金,难以出台区域性引导政策,致使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三是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普遍没有养老服务设施,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缺少阵地支撑。四是因财力有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每年只能推进3个,进展缓慢。五是托老所缺乏资质,340所托老所只有民政部门的认可,没有营业执照、消防验收,存在安全隐患。

三、几点建议

一是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纳入区县政府、镇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真正形成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的大好局面,逐级增强发展养老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政策扶持、资金倾斜机制,发挥好生态涵养区在机构养老方面的独特优势,疏解中心城区养老压力。三是在老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实现市区两级投资,采取政府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整合辖区闲置资源,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基础。四是实行养老服务税收减免,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产业活力。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改革意见配套文件及相关扶持奖励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二是完善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农民拆迁安置房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三是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建立日常运营监管机制。四是重视居家养老,鼓励镇街、村居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五是发展特色养老,探索发展家庭连锁式养老,推进养老与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六是推进医养结合,开设老年病房和康复病床,解决入住老年人看病医保报销问题。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