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风 墨彩祥云——漫谈书法论“董隶”

25.09.2014  11:55

        王宏任

  书法热中华。

  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质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文化的标识和精髓,是对西方文化产生影响的艺术。几千年来不但受到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和政治人物的推崇和眷恋,也同样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和尊崇。自从汉字诞生,书法就长久不衰。无论是汉字字体的演变还是书法家的变通,书法的创新和继承一直在进行着,从未间断。如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书法热潮更是有增无减:从京都到各大城市,从市县到乡村,书法爱好者、书法展览比比皆是,中国书法展是中国展示最多的内容!这是文化复兴的可喜现象。

  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评价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走到今天,眼前一片开阔,文化气脉大畅,古今文化能量聚合。天时如此。可以说,在这个文化繁荣的国度,盛世长风下,墨彩的祥云踏着时代的节拍舒卷而来。

董凤树在文化传承年活动发言

  (一)

  五千年书法史,形成五大书体:篆、隶、楷、行、草。而隶书是书法史上来之于民间,又广泛流布于民间、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种书体。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它上承篆书之遗脉,下起楷书之源流,它的出现,无论从文字角度还是书法角度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篆书向隶书的漫长演化过程中,民间无名的书法家将之删繁就简,变圆为方。隶书到了秦代初见眉目,那就是书史上称之的“秦隶”。

  相传创立秦隶的是当时级别低下的一位吏人叫程邈。秦隶带有篆味,无燕尾状的波磔。一直从秦亡、西汉兴起,又到东汉的数百年演化,隶书才趋于完美。特点是出现蚕头燕尾,结体更加严谨,风格独具。先书史上称之为“汉隶”。

  而汉隶与秦隶不同,它笔势左右开张,取横势。字形扁方,每个字都有翩翩欲飞之态。结体上下紧密、向背分明,极尽变化之美;用笔或方中带圆,或圆中见方,浑厚坚实。

  隶书其中一种是中宫收紧,四边舒展,线条呈辐射状,形体秀美飘逸。如东汉隶书名碑《曹全碑》,以风格秀丽多姿和结体匀整清丽著称于世。

  隶书的笔法,基本有四笔。一是平画,状如玉筷。两端略方,前后匀圆;二是波画:蚕头燕尾,姿态很美。这也是千古隶书的基本特征;三是折画:即将两种笔画连接,但连写时必须另起一笔;四是掠笔:向左下方顺势掠出,与右下伸展的捺相对应。

  隶书很讲究造型之美,如尽人皆晓的:蚕不并头、燕不双飞。在一字中,凡是一笔主横,可用蚕头燕尾,其它横画均写成平画,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