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刊】新青年 诉衷情——铭记长征历史,讲述辉煌历程

25.10.2016  18:18

编者按: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月20日,学校在科学会堂举行了以“长征精神,北化情怀”为主题的宣讲会,长征宣讲团和榜样宣讲团的十名同学,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或娓娓道,讲述了长征中的动人故事、个人成长中的青春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看看他们眼中的长征、长征人、长征事,还有关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传奇英雄,护国为民
余新元老人

侯德榜》话剧主演仲国华同学为大家带来了《家乡老红军的故事》。

他叫余新元,1936年7月,这位不到13岁的英雄人物赶着地主家的200只羊毅然加入了红军,成为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回民连中年龄最小的“红小鬼”。此后,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过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得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治疗腿伤才幸免截肢。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辽宁鞍山警备区副政委,期间先后把雷锋和郭明义送进了部队。去年九三大阅兵中,他以92岁高龄在阅兵直播的电视画面里向全国人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演讲最后,仲国华坦言,历史由人民书写,但很多人写不进历史。80年过去,我们很难想象10年后,还会有多少无名英雄能够坐下来和我们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我们今日的幸福弥足珍贵,而长征的精神浩然长存! 

革命路途,微光引航 七根火柴》插图

无法否认,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支撑起这个奇迹的人,都是我们的英雄。一个关于无名英雄的故事《七根火柴》被高晴同学娓娓道来。

一个名叫卢进勇的士兵因旧伤掉队,潮湿恶劣的环境煎熬着他的身心。这时他听到树下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看到那人倚着树根半躺,身下满是污水,虚弱地说:“同志,同志。”看见战友倒下,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而那人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党证,揭开党证,七根火柴整齐的排列在一起,他小心地将他们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盯着他说:“记住,这,这是大家的。”话还没说完,他就重重倒下再也没有起来。卢进勇眼睛模糊,他明白这七根火柴,燃烧的是战友们年轻的生命!

她说:“我们无法追溯到八十年前去了解红军的经历,也无法一一念出全部将士们的姓名。但这些无名先烈们留下来的长征精神则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骨髓中、血液里,以无穷的力量和内涵滋养哺育着子孙后代!”

半世流离,一往情深 西路军妇女独立团

长征中不仅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也有凄婉动人的革命情谊,学生新闻中心副主任戴胜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1936年冬天,红军西渡黄河,他们在河西走廊苦战了80多次,最后只剩400余人抵达新疆,写下了极为悲壮惨烈的一页。这支队伍中有一支1300人的女兵团队——西路军妇女独立团。

团长王泉媛可谓:一生坎坷,两袖清风,三过草地,四爬雪山,五次婚姻,六个孤儿,七次遇难,八陷暗算,九死一生。

她和王首道的故事,要从遵义说起,1935年1月二人在那里相遇,几次合作之后他们互生好感。在同志们的祝福声中二人结为革命伴侣,婚后第二天,王首道所在的部队离开遵义,直到5个月后二人才在两河口驻地再次相见。而天亮后部队开拔,他们谁都没想到,这一面几成永诀!

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直到1982夏天,阔别许久的夫妻二人在中国妇女联合会再次见面。45年的等待让两人泪眼婆娑,言语哽咽,半个世纪的心愿终于了却。

戴胜文感慨道:家国有难,何以家为?战火中的情谊艰苦却坚贞,愿我们当下的青年,更要学会要珍惜眼前人! 

铁血柔情,将门传承 贺龙将军与女儿

长征途上的血雨腥风不仅仅牵涉着红军的个人安危,更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北区遇见演讲比赛冠军佘诗怡讲述的亲情故事,更是感染了每一个人的心。

开国元帅贺龙将军的女儿贺捷生——这位如今已八十一岁高龄,却还能在舞台上精神矍铄的讲述当年的长征故事的红军战士。她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一家人不朽的长征精神。

长征出发前,贺龙将军交给妻子两枚手榴弹,叮嘱妻子万不可因孩子而暴露红军,一旦被围,便自己结束生命。简短的话语饱含着将军面对战争在妻女面前的无奈。

部队途径一个山垭口时,山头突然出现敌情,贺龙将军拍马迎战,依偎在他胸膛上小捷生从他怀里被颠了出去。遭遇战过后,贺龙将军才发现他心爱的女儿不见了!

这位父亲立即调转马头飞奔回去寻找捷生,疾驰数十里却不见踪影,他痛心疾首,几近绝望。终于,在他向路边伤员打听时,伤员将刚捡到的孩子举到了这位父亲面前,贺龙将军一把夺过,泪水夺眶而出。

佘诗怡激动地说:“褪去将军的头衔,他也只是一位爱女心切的平凡父亲,战争的残酷也阻挡不了那沉甸甸的父爱啊!” 

巾帼英雄,百岁红梅

王定国老人

一二九演讲比赛冠军贾雅男同学带来的是一位巾帼女英雄的故事。

她叫王定国,104岁,却从未停止过“长征”的步伐。

20岁加入红军入党,22岁长征三过雪山草地,24岁被敌人关押,25岁结革命伴侣、91岁高龄重走长征路。作为唯一健在的百岁女红军,王定国如傲骨坚韧的百年红梅,书写出了一幅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长征开始时,她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文工团。行军时她在队前赶路,休息时她仍坚持演出。在恶劣的环境下展开最灿烂的笑容,鼓动着战士们的心弦。

西路军战斗中,她右腿被流弹击伤,又挨一枪,只做简单包扎就照样行军,一度瘦到只有50多斤,可她后来仍笑着说:“用手一拨,趾头就掉了,既没流血也不疼,主要是不影响赶路……”讲至此处,台上台下无不动情。

贾雅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坚强、正能量的老红军,几十年来,长征精神在她身上,从未远去。她用尽自己一生,忘情绽放!带给我们历久弥新的鼓舞和希望。

而这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正能量,让我们更受鼓舞、不断前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赵力平老人

2016年度“化大之星”刘一君结合自身的记者经历,从长征故事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采访活动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赵力平老人,这位老人就是朱德总司令之子朱琦的妻子,一位见证朱总司令一生戎马的老八路军战士。她很少讲述自己吃苦的经历,反而觉得苦中有乐才是革命的过程。她常谈起当年在贺龙将军的撮合下和朱琦完婚的趣事。当时两个人都中意对方,但都羞于开口。后来贺龙就写了一张"批准朱琦同志与赵力平同志结婚。"的条子,两人心领神会,所有人都笑了。

另一位老人是如今93岁高龄、已有73年党龄的老地下党员王洁生。1942年,年仅19岁的老人在山东老家秘密加入了党组织,那时在敌占区的学校被要求使用日文教材,因而孩子们的识字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老人决定把汉字抄在小纸条上,让孩子们用小纸条识字,鬼子来了就把纸条吃掉,然后摆出日文教材以应付检查。这一张张小小的纸条承载着的是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后来她身份暴露,酷刑之下仍然咬紧牙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征永远在路上,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前辈们的火炬已经交到我们手上了,我们90后也应该携手并肩,在践行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天长路远,奋力高飞

我是演说家》鲁豫战队优胜学员潘超同学,用他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坚持的意义。

第一次接到《我是演说家》节目组的邀请电话后,他顺利通过了导师考核进入鲁豫战队,却在第二阶段的pk战中跟导演产生严重意见不合。正式录制前一天,连夜彩排前的一个小时之前,他才拿到导演组通过最终的定稿,胃病和赛前焦虑让他没有办法正常表现。以致在舞台上说到一半突然卡壳,然后呆愣在场。时近凌晨一点,所有人都在等他,于是他劝说其他人离开,自己在唯一一束追光灯下练到凌晨三点。

那场比赛他完成地很顺利,比赛结束后他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说:从这里出发吧,天长路远,愿你高飞。再后来,北京卫视,凤凰卫视,央视,他脚下舞台会越来宽,灯彩越来亮,掌声越来越多,连续获得国奖,也保研至清华大学。

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曾经被凡尘所滋扰、所平庸、所困倦,堕入黑暗而不自知, 可总会有一束光从天上照下来,它在说,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曾经坚持的理想。

而长征精神,无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心里的那一束亮光,它可以呵护你,温暖你,保护你,陪伴你,坚定信念,风雨无阻,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一直在路上。

学霸女神,梦想会师

书中自有颜如玉,2016年度“化大之星”张慧贤用自己大学三年的学习经历诠释了长征精神带给她的影响。

为了九月的ACCA考试,她暑假没有回家。7.18入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便开始长达27天,每天九小时的学习。8.17回到北化后,仍闭关学习,从早上八去买两个粽子,就坐在座位上便再也没离开过教室,一直学到主教关门,回宿舍继续学习到十二点。这二十天她从不带手机,几乎与这个世界失联。

就这样,从上课到备考的53天里,花了607个小时,刷了49套历年真题,写完了300页草稿纸,将四五百页全英文的教材倒背如流。

备考路如长征路,大学四年亦如长征,化大之星,国家奖学金,GPA4.04,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得到的成果。同时,她还在微博上开设了一个校园生存法则的栏目,讲述了很多大学生关心的话题,累计阅读量已超一百万,为此她还受到了很多综艺节目的邀请。

在北化的第三年,她收获了许多荣誉,也知道应继续努力,在以后长长的学习征途上不断前行,用最好的自己回馈社会,让青春的正能量温暖更多人。 

戍边缉毒,军人本色
陈勇均同学

在西双版纳服役中荣立三等功的陈勇均同学,用他的缉毒经历展现出勇敢的军人本色。

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了远在深山之中的边境检查站,驻守在界碑附近,位置偏僻,常年不能外出。西双版纳地形复杂,因而贩毒活动猖獗。作为一名共和国边防武警,他誓要阻止毒品的流入和扩散。

在一次边境猎私的行动中,他抓获三名贩毒人员。演讲中,陈勇均详细讲述了他与歹徒搏斗的过程,夜幕下惊心动魄的打斗仿佛历历在目。擒获毒贩后,他从那人身上搜出了一把30厘米长的匕首,他坦言回想起来也是隐隐后怕。

同年10月,为了迎合边境“反恐维稳”的形势需要,他被调到机动部队去参加整整一年的特战集训,没有节假日和休整,几乎每天都在极限边缘徘徊。也曾觉得自己坚持不住了,但是不敢停下脚步,也从未想过放弃!

他说不觉得作为一名士兵有多伟大,但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是与他们的付出分不开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军人来说,保家卫国的长征仍在继续。

信仰传承,血荐轩辕

张定远老人

多次获得校园演讲比赛冠军的胡宁宁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她探访老兵中听到的动人故事。

第一位老兵叫杨德全,照片里的老人虽耄耋之龄但依旧脊梁笔直,被问到当年的故事时一下子红了眼眶:“当年我们打仗26万人打到最后不剩3万人,弟兄在我身边一个又一个倒下,我们其他人只能一个劲的往前冲,不敢看,更不敢想”。那一刻胡宁宁真正体会到,抗战历史就是血肉筑就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第二位老兵叫张定远,住在回民街简陋的养老院里,由于年轻时遭受过迫害,老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创伤,采访过程中一直怏怏地提不起精神。但就在她们打算结束采访时,记者的一个问题让张定远老人下意识拼出了一句摩斯码——是我是中国人。一年后胡宁宁再次前去看望老人时,却只剩下一张黑白照片。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阅兵时,她和老兵们在西安观礼。看着15位耄耋之龄的老人,在将近3个小时的观礼过程中一直努力坚持、极其艰难的举着右手行军礼,不由眼含热泪、心绪难平。

一位老兵跟胡宁宁说:“我只是怕人民会忘了我,如果有战争,我还愿意上战场”。70年前的浴血奋战,到如今70年后的归于平淡,对于他们来说,死亡无所畏惧,他们更怕的,是被遗忘。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骨气。

在这新时期的长征之路上,尊重历史是我们的义务、传承精神是我们的责任,请用我们的肩膀,撑起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

八十年,足以让一座城池从荒芜变为繁盛,也能让一段历史的痕迹湮没在世间的风云变幻中。启程的火炬在历史的开端点燃,为后来的行者指明追随的方向,战火不起,烽烟不燃,但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会作为火种留在一代代人的心中,经由我们的手向未来传递!

长路未尽,征途仍在。吾化大学子当自省己身,奋力前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供稿单位:宣传部 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