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保护引关注
光明网讯(记者张景华、董城)“北京域内的长城约570公里,目前保存较好的仅有54.3公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委员连玉明日前在北京“两会”上建议,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利用,要统筹考虑古村落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格局中,在总结八达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经验基础上,申报建立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国家公园。
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那雄伟的风姿、美学的价值、防御的功能及所蕴含的军事谋略,都是世界文化遗留中少见的。北京域内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东起平谷,经密云、怀柔、昌平、延庆,西至门头沟,途径北京6区,全长573公里。据初步统计,北京长城已开放点约17处。其中八达岭长城为国家5A级景区,修建于明代,风风雨雨几百年,见证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域内保存较好的长城仅有54.3公里,保存一般的约有110.7公里,保存较差的约有95.6公里,保存状况差(仅能勉强分辨遗迹)的约有103.4公里,已经毁灭消失的达到162.7公里。
长城保护利用过程中,北京做过很多积极尝试。如密云司马台长城修缮时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旧如旧;怀柔西水峪段长城利用社会力量加强了对长城的保护;怀柔区河防口段长城进行了抢险加固。多年来,北京区域内的长城保护,多侧重于对长城建筑本体的抢修和开放设施的建设,而对长城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开发仍是薄弱环节。
从实际情况来看,北部长城文化带规划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长城的保护涉及文物、文化、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各区、各部门多是“单打独斗”,保护没有形成合力。连玉明委员表示,北京地区至今仅有八达岭一处长城博物馆,不能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
北京在“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出,将推进长城文化带的保护利用,计划利用5至10年的时间,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整体价值,使历史上拱卫京城的军事设施成为当今北京北部的历史文化体验带和生态环境保护带。
连玉明建议,建立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资源数据库,将长城文化带内多个区的景点串联起来,深入挖掘相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赋等文化资源,加强长城文化的研究。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长城保护,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城保护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