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铸就竹藤大业 共谋包容绿色发展

07.11.2017  11:13
十大看点聚焦国际竹藤组织创新发展20年
携手铸就竹藤大业 共谋包容绿色发展


手捧竹苗的坦桑尼亚儿童


国际竹藤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竹藤之声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竹藤组织馆


  江泽慧等出席“一带一路”竹藤发展愿景高端对话

 
   中国绿色时报11月7日报道(作者 吴君琦 王旭东)  古都北京,秋色宜人。国际竹藤组织(INBAR)总部大楼前43面国旗迎风飘扬,在蓝天白云和金色银杏的陪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国际竹藤组织以坚实步履走过了拓新发展的20年,20年硕果丰实、看点多多。20年前,国际竹藤组织宣告成立时仅有9个创始成员国。20年后,随着金砖国家巴西的加入,INBAR已发展成为拥有43个成员国、影响力遍布亚非拉美的重要政府间国际组织。
  20年来,INBAR从一个起步于竹藤技术服务的国际专业机构,成长为在世界各地广泛致力于扶贫、环保与绿色增长的国际发展机构,并成为促进竹藤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重要国际合作伙伴和发展平台。
   看点一
  第一个总部落户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在许多大型或重要的林业国际活动中,国际竹藤组织出镜公众视野频率较高,它的活跃与它的地位相一致,它是第一个总部落户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1995年9月,INBAR国际筹备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INBAR的国际化进程战略和法律程序,并原则通过将总部设在中国的决议。国务委员宋健代表中国政府表示,欢迎INBAR将总部设在中国,并支持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作为成立INBAR的国际协调机构。
  1996年3月,中国政府成立了由林业部牵头,林业部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任组长,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任副组长,由林业部、国家科委、财政部、外交部等有关领导参加的INBAR中方筹备领导小组。这是一个由中国政府负责国内多部门协调,并直接承担与国际协调机构、发起国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进行双边、多边会谈,共同推进INBAR国际化进程的机构,负责开展一项全新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1997年11月6日,《成立国际竹藤组织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为INBAR题写横匾,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钱其琛出席了成立协议签字仪式。
  国际竹藤组织作为第一个总部落户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北京宣告正式成立。
   看点二
  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竹藤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机构
  INBAR的宗旨是,以竹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联合、协调与支持竹藤的战略性及适应性研究与开发,增进竹藤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福利,推进竹藤产业包容绿色发展。
  INBAR成立后,积极组织全球竹结构方面的专家发展有关竹结构国际标准。200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木结构技术委员会(ISO/TC165)发布了三项圆竹结构建筑国际标准,并于2013年成立了专门的竹结构工作组。从2014年开始,INBAR又着手建立INBAR竹藤标准化技术咨询委员会。目前,该委员会已设INBAR竹结构工作组和INBAR藤工作组。特别是,INBAR在2015年全面支持国际竹藤中心(ICBR)成立运行国家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296),为提升中国和成员国竹藤产业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搭建了新平台。
  促进竹藤产品国际贸易的便利化,从2003年开始,INBAR积极推进竹藤商品海关编码,截止2017年,共有26个单列的竹藤编码正式生效并应用于国际市场。
  2015年,INBAR启动全球竹藤资源评价项目(GABAR),以加强对竹藤资源分布与本底的认知,帮助成员国保护、培育与有效利用竹藤资源,共谋推进可持续发展。目前,GABAR已得到INBAR众多成员国的支持并取得积极进展。INBAR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和国际竹藤中心(ICBR)合作,联合发布最新修订的《世界竹藤名录》;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UNEP-WCMC)合作发布《全球竹藤资源框架研究报告》。
   看点三
  43个成员国遍布全球
  截至2017年11月,INBAR成员国从最初的9个已发展到43个,遍布全球。INBAR的成立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产生了积极反响。很多国家特别是竹藤资源国家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成为INBAR成员国或与INBAR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并对INBAR的发展壮大寄予厚望。20年来,INBAR不负众望,面向成员国和潜在成员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示范项目,并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2016年和2017年,在亚洲和南美洲具有影响力的泰国和巴西成为最新加入INBAR的亚洲和拉美国家。
  43个成员国包括非洲18个(贝宁、布隆迪、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利比里亚、马拉维和厄立特里亚);亚洲12个(孟加拉国、不丹、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越南和泰国);美洲12个(阿根廷、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牙买加、巴拿马、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巴西);大洋洲1个(汤加)。
   看点四
  跻身联合国机构观察员
  2015年9月21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正式通知国际竹藤组织(INBAR),接纳INBAR为理事会观察员,并邀请INBAR参加理事会的相关审议工作。成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观察员是国际竹藤组织广泛、深入参与国际事务的重大进步,也是国际社会对其日渐提升的影响力的认同。
  除此之外,INBAR还被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C)、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UNCCD)、联合国生物多样性(UNCBD)以及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等联合国机构认可为观察员,积极关注、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在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发展绿色经济中的努力。目前,INBAR正在争取获得联合国大会(UNGA)观察员地位。INBAR申请得到中国政府和许多成员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并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看点五
  建立多元而广泛的朋友圈
  INBAR内外兼修,积极促动成员国之间携手共谋发展,不断开拓多元而广泛的朋友圈,与国际机构、国际组织,以及众多国际伙伴开展合作,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20年来,INBAR已与150多家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及项目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商品共同基金(CFC)等国际机构,欧盟(EU)、荷兰(DGIS)、加拿大(IDRC)等区域及国家机构,以及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花旗集团(Citigroup)等多边开发银行和商业机构,有力地支持了INBAR的可持续发展。
  20年来,通过与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合作,INBAR在厄瓜多尔、秘鲁、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加纳、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印度、菲律宾、孟加拉国和缅甸等欠发达乃至最不发达国家开展了一系列长期生计改善和产业发展项目,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的生计改善和消除贫困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看点六
  牵手国际竹藤中心创新驱动
  中国政府为支持INBAR实现其愿景和使命,成立了直接服务于INBAR,并以竹藤研究为主的科研、管理与培训机构——国际竹藤中心(ICBR)。该中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主要承担竹藤重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开展以竹藤为主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培养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建立国际竹藤科技信息网络;为INBAR总部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和任务。2005年,INBAR与ICBR签署《国际竹藤中心与国际竹藤组织关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备忘录》,正式拉开了双方在竹藤研发领域广泛而富有成效合作的序幕。
  INBAR与ICBR紧密合作,建立竹藤领域促进国际交流的南南合作平台,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竹藤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
   看点七
  全球技术推广和知识分享
  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支持,是INBAR成立以来致力于在成员国和潜在成员国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先后开展了数百个实地项目,由欧盟资助的“四川地震灾区竹产业链发展”项目于2011年在瑞士日内瓦获得“世界灾后恢复重建新途径”创新奖,欧洲理事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先生对中国当时的国事访问的第一站就亲临四川都江堰市,对该项目示范点进行考察访问,并对项目阶段性成果表示赞赏。2009年,商品共同基金资助的“竹预制板房屋在中国四川地震灾区的开发和示范”为四川都江堰市灾区群众提供了一批轻便、抗震的竹制房屋。
  2009年至2013年,INBAR携手合作伙伴,执行了由欧盟(EU)资助的“非洲竹子生物质能源”项目。该项目是首个在非洲地区使用竹炭和竹薪炭材替代木质能源的项目,项目发展了1.6万个家庭使用竹薪炭材,4500个家庭使用竹炭和炭饼,建立了3个竹炭技术中心,生产了42万余个省材灶。通过项目实施,埃塞俄比亚和加纳两国的竹炭生产能力得到有效开发,竹子能源小微企业得以发展。该项目最终荣获了联合国2011年种子奖。
  20年来,INBAR在知识分享、服务全球方面也收获颇丰,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竹藤项目和培训活动,覆盖60多个国家,直接受训人员逾3万人。
  自2005年至今,在中国商务部的支持下,INBAR与ICBR联合开展国际竹藤培训班和高级别研讨班共35期,为来自包括成员国在内的约上千名学员提供关于竹藤加工技术、标准、政策、市场等主题的培训。1999年至2015年,在科技部支持下,INBAR先后举办19期竹藤培训班、25次针对成员国特殊需求的专项培训课程和考察团项目,近1500名学员受益。
  INBAR与中国政府联合开展的竹藤培训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训对象涵盖INBAR成员国,以及竹藤产业日益兴旺的潜在成员国的政府官员、研究和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家等,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看点八
  竹藤之声唱响国际舞台
  20年来,INBAR作为国际发展组织,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并举办多次分会场活动。2008年,INBAR在越南召开的亚太森林周举办“竹子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提出对竹子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贡献进行评估。此后,INBAR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缔约方大会,从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COP15开始,一直到2017年即将在德国波恩开幕的COP23。其中,2015年INBAR在法国巴黎(COP21)全体会议发表竹藤声明,在“中国角”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竹产业的独特作用和中国的重要贡献”边会。此外,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UNCCD)、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以及世界林业大会(WFC)、亚太森林周、首届国际森林城市大会等世界性重大会议,以及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区域机构组织的大会,都能看到INBAR的身影,听到INBAR的声音。
   看点九
  促进人文交流弘扬竹藤文化
  中国竹文化节是中国最高层次的国际性、学术性和商务性的竹子盛会,每两年一次,截至目前已举办9届。从第二届中国竹文化节开始,INBAR作为共同主办方,与中国政府联合主办了8届中国竹文化节。INBAR在历届竹文化节期间组织的国际竹子研讨会和培训、经贸洽谈、竹产品博览、竹种园建设、竹林培育和加工利用参观等活动,为“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加强INBAR成员国之间、中国竹产区省市间的交流和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中国竹产业重要的经济合作和对外交流平台。
  INBAR积极参与重大国际展会,提升自身作为世界竹藤领域引领者的国际形象。2010年,国际竹藤馆以“竹藤、人居、环境”为主题精彩亮相上海世界博览会,成为国际组织馆区人气最旺的展馆之一。2011年,国际竹藤园亮相西安花卉与园艺博览会,彰显了竹藤集自然生态与绿色低碳理念于一体的独特魅力。2014年,国际竹藤园在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赢得大奖。应中国政府邀请,INBAR已启动参加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准备工作。
   看点十
  携手共谋包容绿色发展
  全球竹藤事业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确立了2015年-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其中6个与竹藤相关。2017年4月,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阐述了全球林业发展愿景和使命。涉及的26项全球森林目标中,包括到2030年全球森林面积增加3%,增加1.2亿公顷森林面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森林战略规划都为INBAR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年砥砺前行,十大看点已彰显出INBAR推动世界竹藤产业快速发展的不凡业绩。面向未来,INBAR将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制定并积极实施面向2030年的INBAR转型发展战略,与成员国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共谋包容绿色发展,焕新再出发。
携手共创全球竹藤事业的美好未来
携手共创全球竹藤事业的美好未来 江泽慧出席巴西加入林业网
国际竹资源高效利用创新论坛举办
   中国绿色时报11月13日报道(记者 刘露霏 林业网
携手合作 推进竹藤产业可持续发展
携手合作 推进竹藤产业可持续发展 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林业网
23国高级官员来华参加竹藤高级别政策研讨班
   中国绿色时报11月8日报道(记者 尚文博) 林业网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